“文道之争”与中学语文教育

2022-08-02 15:4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道之争”与中学语文教育》,欢迎阅读!
文道,语文,中学,教育
“文道之争”与中学语文教育



纵观整部现代语文教育史,几乎就是语文教育在“文”与“道”之间寻求平衡的历史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教育偏向于“实质”“道”那么30年代的国文教育则偏向于“形式”“文”,如果说50年代的语文教育偏向于“政治“道”,那么60年代初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正是要将语文教育引向“语言文字“文”;如果说“文革十年”语文教育中的“道”被政治完全异化,那么,新时期语文教育又一度跌入“文”的技术化训练之中;如果说语文课程改革着力于对人文精神(“道”)的倡导,那么,人们对语文课改中的“人文泛化”的忧思又表达出对于“文”的呼唤。总之,语文教育就这样在“文”与“道”的两极间摇摆,似乎总也逃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

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对语文教育曾经有过三次大的讨论,针对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六十年代的“文道之争”到改革开放初期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再到世纪之交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碰撞,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发展与进步。者试图从文献记载里回顾历史上这段“文道之争”,以期对于科学地分析和总结语文课程在语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有所帮助, 用以启发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为自己将来的一线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文道关系原是指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本来是一个无须争论的简单问题。因为好文章都是文道统一的:优美的形式和精彩的内容的统一。然而,语文教育研究中的“文道之争”,并不是真正要争论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借用“文”与“道”的概念来争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究竟是教学文章的形式,还是教学文章的内容。1959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由刘培坤撰写的《“文”与“道”——关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我见》一文, 由此掀起了语文教育目的和任务是以“文”(语言形式)为主还是以“道”(思想内容)为主的大讨论。此后又延续到1961 年开始的关于“怎样教好语文课”的讨论中。这场讨论吸引了大批语文教育工作者、社会各方面人士和语文教育家以及其他各方面专家的参加,影响逐渐波及到全国、社会许多人都在这场大讨论中发表了自己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的看法。主要的意见有以下三种:

1.“以文为主”,认为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语文课程的特点,学会了文就学通了道;

2.“以道为主”,认为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性,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教育

3.“文道并重” 认为语文学科兼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这些观点在当时形成了鲜明、热烈而积极的争论。讨论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了比较统一而明确的认识,“使学生通过正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并且由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作了总结, 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

语文教育学》上说“文、道关系,即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将“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原则诠释为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 教学”不等于“语文形式”,也不等于“语文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更不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若把语文教学看成一种“形式”,而把思想教育看成一种“内容”,那么,语文课就成了“思想教育课”。作为学科教育语文教学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思想教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属于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与学科教育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虽然语文活动与思想、人文科学教育有关,一般思想教育也离不开言语的运用,但我们不能说语文教学就是思想教育因为语文课性质的核心永远是工具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母语交际能力”

在当时的阅读课上,一些教师不是任意拔高文章的思想主题,就是在课堂里硬加上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尾巴。结果不是牵强附会,就是油水分层,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穿凿之风,假大空之风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乃至认识素养的提高,严重破坏了从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的求是学风的形成。

在我看来, “文道统一”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密切,若将“文道统一”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提出也未尝不可,但不能阐释为“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倒是可理解为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样,可使“文道统一”的理论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在文例选取上,应选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文道统一”的优秀作品,吸收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学习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中奠定丰厚的文化底子。

二、在阅读教学上,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因文悟道”。作为以“文选”教学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自然要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阅读是吸收,吸收必须从“文”中吸收,而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主观臆造。要教学生学会从文中吸收先进的文化成果,学会鉴赏评价,从而提高阅读创新能力。以言语为切入口从“文”中悟“道”,使阅读成为真正的阅读,而不再是意会先行的伪阅读。这种阅读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懂得扬弃,善于积累。我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是个性化阅读,但若读《伊索寓言》中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的故事,不同情被骗的乌鸦,反羡慕善骗的


狐狸,那就不是从文本出发的个性化阅读,而是一种心术不正的背离了“道”伪阅读。

三、在写作教学上,要教学生以文载道,以文传道。“文道统一”,本身就是一条创作原则,用它来指导写作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教学生写文章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用“文”来表达思想情感,阐述观点立场,说明认知事物,写出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文章。一篇文章,既要有新颖的写法、完美的形式,又要有鲜活的材料、深刻的内容。教学生把炼字与炼意结合起来,把训练行文技能技巧与丰富生活体验感悟结合起来。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密切,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因此,只有思想情感与写法训练结合,炼意与炼字结合,写出的文章才会文通字顺,深刻丰富。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叶圣陶.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J].人民教育19558. [4]史绍典.改进语文教学的先声[J].中学语文教学20092.

[5]周敏.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知识进化论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201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李云云 11250001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3294f3c10661ed9ad51f31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