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所见》,欢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所见
教材分析:古诗《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形。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消息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警、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悠闲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形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立刻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断。“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警灵敏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霎时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教学目标: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所见》。3、能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难点:古诗的知道与背诵。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设计思路: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爱好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悠闲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表情,又是多么专心啊!整首诗童趣横生,乐趣盎然。因此,诗趣,应当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进程中领会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进程中全心投入,浑然无私。而一旦学生领会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逼真。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会到这种乐趣呢?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观赏到的美景,才能感遭到精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启示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形。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知道就比较容易。于是,在学习古诗时,整首诗不再是
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第二,通过反复朗诵,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诵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知道,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会,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品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遭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
“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当然,在我实行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不中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小朋友知道“歌声振林樾”时,引导不好,究竟是谁的歌声就是引不出来,最后有小朋友说到了是牧童的歌声,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说是蝉的叫声,我只好以它们共同的歌声结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dff2dd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