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谐音例说》,欢迎阅读!
(此文在第三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谐音例说
仁怀市茅坝中学 黄贵海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大量存在于人们口头语言中。谐音双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是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意使用词语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形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法。人们利用谐音作为戏谑的因素从而使语言活泼,幽默,风趣,俏皮。运用谐音是要造成双关的手段,使语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而这双重意义,一层是表面的,一层是暗含的,暗含的意思往往才是作者的真意所在。
现举例加以说明:
一、利用谐音,达到托物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无名氏《送别》)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
以上四个例子中“柳”谐“留”音。古人在离别时,往往会折柳枝赠别,表示留客,留恋的意思,从而烘托出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唐·李商隐《无题》)
诗中的“丝”谐“思”音。比喻精巧,以蚕丝谐情思。用烛之泪喻相思之泪。此诗句表面写春蚕只有到死才会停止抽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没有泪水。实质写主人公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诗中的“晴”谐“情”音。此诗句表面写天上西边下雨东边出太阳,如果说不是晴天却又有太阳。实质上是写心上人对她无情之中却似有情,让人无法把握的矛盾心理。
运用这类谐音,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它总是以常见的谐不常见,以形象的谐抽象的,而且以爱情方面居多。为了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在物而意在情的语言效果。
二、利用谐音,构成对联。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1)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联语中“荷”谐“何”音,“藕”谐“偶”音,“杏”谐“幸”音,“梅”谐“媒”音。上联问“因何原因得到佳偶”,下联答“有幸之人不须媒人牵引”。言此意彼,利用谐音手法,一语双关,乃联中佳品也。
(2)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联语中“橹速”谐“鲁肃”音,“帆快”谐“樊哙”音,“笛清”谐“狄青”音,“箫和”谐“萧何”音。联语表层意思说行船时摇橹的速度没有帆张起来行得快,演奏时竹笛的声音难以和萧的声音相比。实质说东吴的谋臣“鲁肃”不如汉朝名将“樊哙”,汉朝的“狄青”比不上汉朝的谋臣“萧何”。
(3)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明·解进)
联语中“锯”谐“句”音,“蹄”谐“题”音。上联表面上说小猴子不敢和大猴子锯木头,实质上是讥笑解进不敢和他对对子;下联表面上说马足踏进污泥内不知如何才能把马蹄拔出来,实质上是解进骂对方是老畜生看他怎样出题目。 (4)师姑田上担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
联语中“禾上”谐“和尚”音,联语中“绣裁”谐“秀才”音。
这种利用谐音构成的对联,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三、利用谐音,构成歇后语。含蓄委婉,幽默风趣。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一种固定短语。又叫“俏皮话”“缩脚语”。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比喻或隐语,类似谜语的谜面;后面是本意,系意义所在,类似谜底;中间有一间歇。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中比较重要的一类。
(1)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度) (2)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下流(无耻下流) (3)四两棉花两张弓——细弹(谈) (4)小葱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5)蜘蛛的肚子——尽是丝(思) (6)灯芯做琴弦——不值一弹(谈)
四、利用谐音,对于不能明说或不愿明说的人和事,以隐语隐之。 (1)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清·曹雪芹《红楼梦》) “假”谐“贾”音。暗指贾府。
(2)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清·曹雪芹《红楼梦》) “雪”谐“薛”音。暗指薛家。
(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杨柳”表面指杨花,柳絮,实际是指杨开慧(毛泽东的夫人),柳直荀两位烈士。毛泽东同志使用谐音双关这一修辞方法,高度赞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含蓄而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对两位烈士的深切悼念之情。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谐音双关在诗歌中的运用,显得含蓄委婉,幽默风趣,它常常给人以思考、咀嚼。它体现了汉民族追求话语含蓄的心理;它还反映了汉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社会礼仪风尚。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族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追求话语的含蓄,因此都喜欢用双关辞格,这样,既含蓄曲折,又生动活泼。如:“罢去四五年,相见论故情。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读曲歌》)诗句中以“藕”谐“偶”音,以“莲”谐“怜”音,委婉地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这是诗歌中表达爱情的常见手法。
我们知道,谐音双关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表达手段,属于汉文化范畴。谐音双关作为一种谐音文化,它还反映了一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例如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用谐音写到传统的婚俗里。在新婚床上撒枣子、花生等,以“枣”谐“早”音,“生”与“生”同音,两音相连,取“早生子”的吉意。
谐音双关作为汉语言一种特有的修辞方法,它在历史上是变化发展的。它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出现,而且到现在也还没有消失。它还担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总之,谐音双关这一特有的语言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d6de92daef5ef7ba0d3c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