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2023-03-07 03: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欢迎阅读!
研究,定量,结合,实践,优势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作者:罗天平,郭杏儿,谭小婷,张国麟 来源:《科技传播》 2019年第4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社会科学领域最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文章在对大学生考证现象研究时采用扎根理论SPSS 双维度结合,充分发挥了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全面、深化和SPSS 定量研究精细、准确的优势。既精准描述了各变量的关联影响,又从社会现实中层层提炼理论观点。实现了对立统一与优势互补的融合转换。

关键词 质性研究;定量研究;优势结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9-0181-02

1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质性研究是对事物质的探索和分析,意在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自然地观察和揭露事物的本质并加以解释,常用于定义研究问题,发现研究变量。定量研究是对事物量的探索和分析,意在量化事物,在控制条件下统计事物的数学信息加以分析,揭示各变量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用于验证研究假设。

1.1 理论来源的不同

质性研究理论基础是以人为中心,分析人对社会、事物影响的综合效果,形成理论观点。来源于各种流派,包括人文主义、现象学、符号互动理论、建构主义等。现象学等哲学流派反对将社会进行量化的研究,抨击将自然科学运用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进行调查研究行为。这类哲学流派坚持“人为万物尺度”的观点,关注因人而生的情感、意义、价值,认为这些是无法用数学符号来量化的,而应该且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尽可能地进行生动的解释。利用自然科学数学量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事物,只会肢解、僵化事物背后的真相。

定量研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上的,以孔德的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反对形而上学,主张以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推崇科学研究方法。按照东方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分野,其重心偏于“事物”。他们认为社会现实是有形的、可分割的、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可量化的。

1.2 推理逻辑的不同

质性研究的推理方法是归纳法,属于归纳型研究研究者保持开放,不带任何假设和预理论地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资料发现事物内在的特征以及关联,进而从个案归纳至同类事物。

定量研究的推理方法是演绎法,属于假说—演绎型研究研究者先建立一般普遍的原理假设,然后通过严格检测证实假设,推论至个案。

1.3 研究目的的不同

质性研究意在通过对资料的测量和分析,从整体上描述、解释事物以及其内在规律。强调研究事物有生动、准确的描述。

定量研究意在量化研究事物,通过检验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假设理论,得出具有普遍性、预测性的研究结果。




1.4 角色定位的不同

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中的观察者、描述者,应该深入与研究事物进行接触,了解事物的深层内在。

定量研究认为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尽可能从中抽离出来,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到对客观事物的研究

1.5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联性

质性研究研究者为研究工具,注重研究特殊个案,研究结论不可避免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思想和个案的特殊情境的制约。而定量研究使用的资料是可测量可统计的,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结论也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因此在实践层面,研究者常常用质性研究研究提供研究重点,深入本质,用定量研究得出精确的结论。可以说,质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研究是质性研究的深化操作。

2 质性、定量双维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虽在理论基础上存在巨大差别。正因为两者存在巨大差别,才给两种研究方式在实践中的结合提供了探索的必要性。如在进行定量研究前,需要进行理论假设,建立的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因此假设需要与研究事物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在实践中,研究者通常会先进行质性研究,确定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重点变量,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理论设,开展定量研究。没有质性研究结论为基础的定量研究是盲目的。而质性研究在归纳的过程中,通过个案了解的结论通常缺乏科学性,且难以推广。这正是定量研究中严谨科学的发挥空间。研究者将个案中的结论利用定量研究进行检测,可更好地将结论推至总体。而定量研究结果也能更好的为质性研究提供研究变量的分布情况、结构特征。

在具体实践中,若想得到深度与广度兼具的研究结论,就不得不将两种研究方法混合使用,正如较大型的研究会使用座谈会、访谈、问卷等多种调查方式,并不断的进行反复探索及验证,最终得出广博深刻的研究结论。

本课题组在研究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时采用了经典的SPSS 量化分析工具和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质性与定量相结合。首先制定访谈提纲,对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访谈,结束后进行后期访谈内容整理。首先对资料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提问并进行回答。然后使用施特劳斯的三级编码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概念化后,形成了开放代码。在开放代码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类属及其属性和维度的轴心编码,进而在轴心编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假设。最后通过对整段资料的深入思考和大胆推断后,得出结论。

根据质性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问卷的设计,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各个高校发放问卷,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经典的SPSS 定量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量的研究。用效度分析、信度分析等数学模型检验、深化上述质性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而得出研究的最终结论。最后以最终结论为基础,提出关于解决大学生考证热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3 质性、定量双维度研究效果分析

3.1 全面描述,拓宽广度


社会问题复杂多样,既拥有许多可以量化的客观变量,也拥有无法量化的主观事实。单纯的使用任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明显的局限。面对收集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如果采用SPSS 量化分析,可以严谨反映统计数据背后各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规范的数理模型。但研究对象又是活生生的内涵丰富的人,人的内心活动几乎不可能量化,而内心活动会生成观点、理念等,观点、理念又直接支配其行为。显然这部分信息资料无法用定量分析构建数理模型。而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可以贴切、全面地探索这些非量化现象背后的逻辑链条,层层推演提炼出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蕴含的行为理论。使得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数理模型,又有理论提炼。

3.2 对立统一,互证深化

结合运用双维度研究时,两种研究方法因为对资料的要求不同,对变量的定义不同,两者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必然有所不同。当两种结果可以互证时,研究者可以从两种结果的一致性,证明研究结论的准确性。而当两种研究结果产生摩擦,甚至矛盾时,研究者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研究。使得两种结论进入“矛盾—深入—再矛盾—再深入”的良性碰撞的局面。例如在分析研究“大学生考证意图”这一问题时,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因为个人兴趣而考证的人数比例和因为帮助就业而考证的人数比例几乎是相同的。而扎根理论的分析结果却显示,因为个人兴趣而考证的人数是低于因为帮助就业而考证的人数的。这两个结论显然产生了矛盾,而后经过更深层的探讨,发现了真相:部分人对于某些证书的考取是既存在兴趣,又认为是可以帮助就业的,所以在不同的调查中总会有所起伏、波动。报告中矛盾的结论使得问题更深层次的本质得以揭露,最终得到了更准确、深刻的结论。

4 结论

综上所述,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虽然在理论基础、逻辑推理等方面有矛盾冲突之处,但不妨碍研究者对两者进行综合运用,使研究结论在对立统一中互证深化。质性和定量不是对立绝然的两套标准,而是统一的研究方法。只要研究者将两者依实结合,优势互补,就能对事物有更全面、透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单琳琳.浅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13.

[2]周文静.浅谈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J].商业经济201511.

[3]洪芳.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比较分析[J].南方论刊,201312.

[4]王丹丹.浅议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对比与整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ab5dec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