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2022-04-13 04:2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欢迎阅读!
管理理论,丛林,现代,什么
社会矛盾的加剧才应运而生的。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许多理学者把社会和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行为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人的生产极性。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因而,它在早期被叫做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而后来移居美国的梅奥和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他们从2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进行了有名的霍桑工厂试验,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由此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了行为科学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工业生产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程度空前提高;技术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社会程度更加提高;许多复杂产品和现代化工程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些都对企业经营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原有的理论和方法有些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此,在古典管理学派和早期行为学派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和方法,形成许多新的学术派别。这些理论同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理论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盘根错节。

如果说泰罗和法约尔的古典理论当初只是管理学的萌芽,那么现在这些萌芽已发展成为一片茂密的丛林。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管理理论丛林”。各种各样的管理学派尤如雨后春笋,滋生蔓延,形形色色的理论观点盘根错节,犬牙交错,林立丛生。理学存在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再加上早期的行为学派。孔茨把这种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情况比喻成“热带丛林”,并称之为“管理论丛林”。他认为,如果“管理理论丛林”继续存在,将会使管理工作者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初学者如同进入热带丛林中一样,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

丹尼尔?A?雷恩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很好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他在书中说:

管理的丛林一文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一批有名的管理学教师和实际工作者于1962年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国内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孔茨是会议的主席,费则由麦金赛基金会和西部管理科学研究会资助。会议的目的是把一批“管理学中具有不同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著名学者和来自工商界、教育界和政府的有洞察力和经验的具有管理技能的实际工作者召集在一起会晤。”欧内斯特?戴尔向会议提出了有关管理的普遍性的问题。被孔茨认为是“经验主义学派”人物之一的戴尔提出了两点理由否定管理普遍性的论点:第一,他指出(按照杰克逊.马丁


德尔Jackson Ma?rtindell的意见)治理得最好的三个组织是纽泽西标准石油公罗马天主教会和共产党。如果应用管理普遍性学说,那就意味着这三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可轮换使用。这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管理的普遍性和可转让性”应予否定。最后,戴尔指出,普遍适用的管理人员这一概念同实际经验是相矛盾的。当实业家担当政府职务时往往面对着很大的困难,军人之所以转入工业界是由于他们获得军事订货的价值而不是由于他们具有的任何管理能力

戴尔对管理普遍性的攻击只不过是开场的礼炮罗特利斯伯格较少进行批评,认行为研究中有缺点,但他认为只要研究者注意于阐明以前在实验中所发现的事物,是可以建立起一种一般管理理论的。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施赖弗(Robert Schlaifer)代表决策理论学家指出,他“深信决策理论不仅是而且将永远不仅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部分”。赫伯特?西蒙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孔茨的丛林说法。西蒙认为并不存在着什么丛林和语义上的混乱,并且为“我们在创建一种有生命力的管理科学和为以这种科学为基础的一种技能方面„„取得的进展而高兴。” 西蒙认为,管理理论远不是一座丛林,而是正在得益于系统理论并为系统理论出贡献。为了对复杂系统进行研究,要求多方面的资料,其中包括经验主义者、决策理论者、行为主义者等的输入,管理的未来则提供了在管理科学中综合起来的希望。

从这些不同观点出发,进一步的讨论并没有提出多少新的思想。坦南鲍姆(Tannenbaum)在报道其对讨论的观察时指出,语义问题是一个主要问题,人们往往用他们自己的行话并且从他们熟悉的情况出发来发言,“以保安全”。西蒙为行话的应用辩护说,那是一门学科成长的标志,因为一门学科需要有新的词汇来表现新的思想。RC.戴维斯对戴尔有关“古典主义者”的描述进行挑战;其他一些人作了很多努力来解释术语;而威尔弗雷德?布朗 (wilfred Brown)则用下面的话把会议的情绪大致归纳起来了:“先生们,坦白地说,我对讨论中所说的大部分都不能理解。” ◎4

◎4 [美]丹尼尔?A?雷恩,孙耀君等译《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 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月第1 ,第457459页孔茨在1961年对于管理理论现状的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矾讨论会掀起了人们对于原则、普遍性、语义和其他急迫问题的新的兴趣,理学开始探求统一管理理论

孔茨认为,形成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原因是:

1.“语义上的丛林”,对组织、领导、管理、决策等术语在用法和意义上的不同。

2.由于在不同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情境下使用这些术语,造成了对作为一门知识整体管理在解释上的问题。

3.“先验的假设”,或某些人倾向于抛开过去的观察和分析,因为他们的理论在性质上是先验的。

4对原则的误解,当某一项原则不符合于实际时,就试图否定整个原则的框架。


5.“管理理论家之间无能力或不愿意相互了解”,其原因是由于学科或个人之间的职业行话之“墙”,以及维护个人意见或职业愿望。

同时孔茨认为,只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是有希望走出管理理论丛林的。因此,他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了许多努力,但始终未能解决。

在此之后,理学家企图用系统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把管理理论统一起来,建立一套一般的管理原理尽管管理学家做出了各种努力,原本希望使管理理论走出丛林,却未曾料到导致了更多的雨水使丛林中的叶子长得更加茂盛,统一管理论的希望仍只是人们追求的圣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9d444d27284b73f24250e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