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

2024-01-14 01:24: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欢迎阅读!
凉山州,苏尼,彝族,四川省,解读


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

彝族苏尼舞属于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知名度最高的祭祀类舞蹈,彝族苏尼舞通常都会利用音响、动作、说唱、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对妖魔鬼怪进行震慑,同时还要对神明进行讨好,苏尼会在鼓乐声中悠然起舞,将身体扭动到极致,或跳跃,或念咒,或旋转,以此来向神灵表达最为真切的情感,充满了浓浓的神秘气氛,周边围观的民众也会配合发出呜、呜的壮威声音。本文首先剖析了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生态环境,其次,深入探讨了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本质。



标签:凉山州;彝族;苏尼舞;文化本质

一、前言

彝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彝族人民用其辛勤劳作与聪明才智来创造出了许多璨如星河的文化在彝族人的心里,苏尼毕摩都是人与鬼、人与神之间相互交流的媒介,也是神权的主要行使者,但是二者还是有所差异,苏尼通过扭动身体、手敲羊皮鼓的方式来驱鬼娱神、治病救人,而毕摩的主要职责就在于祭祀。彝族人民将苏尼所跳的舞蹈称为苏尼舞。苏尼不仅仅只限于男性,也会包括女性,为了能够有效区别,往往会将女性苏尼称为嫫尼(即:女巫),而男性苏尼仍然称为苏尼。苏尼的主要职责在于驱鬼娱神、治病救人,羊皮鼓(双面小鼓)是苏尼做法时的主要法器。羊皮鼓通常高1.5 尺、直径大小 1.7 尺,其形状有点类似椭圆形;其鼓柄头部呈现出龙头状,而且苏尼还会将黄豆、豌豆、沙粒等物质放在皮鼓内。每当苏尼敲击羊皮鼓或者摇动羊皮鼓时,羊皮鼓内的沙沙声会与鼓声形成动听而又悦耳的合声。每当苏尼在作法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利用音响、动作、說唱、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对妖魔鬼怪进行震慑,同时还要对神明进行讨好,苏尼会在鼓乐声中悠然起舞,将身体扭动到极致,跳跃,或念咒,或旋转,以此来向神灵表达最为真切的情感,充满了浓浓的神秘气氛,周边围观的民众也会配合发出呜、呜的壮威声音。彝族苏尼舞出现在原社会属于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化事象。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进行解读。



二、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生态环境剖析

(一)滋生彝族苏尼舞的自然地理环境

彝族苏尼舞属于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知名度最高的祭祀类舞蹈,其形成与四川省凉山州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四川省凉山州全境面积为5.9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彝族人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区高原,其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均会涉及到登山爬坡运动彝族人民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会让其双脚变得较为灵活。彝族苏尼舞较为复杂、且动作繁多,甩手动作、摆手、身躯动作等均真实再现出山区彝族人员独有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凉山州所处位置较为偏僻,长期以来都与传统中原文化地区相互隔绝,一直到1949新中国成立以前




都还仍然沿用奴隶制,在这种特色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为凉山州彝族赋予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培育彝族苏尼舞的社会土壤

凉山州彝族是曲涅、古侯的后代,虽然历史古籍并未直接记载彝族由云南东北地区迁入四川省凉山地区的时间,但基本可判定彝族人民已经在凉山地区生活了超过2000年。彝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也会存在着差异。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实施的土司制度根深蒂固,让彝民出现了较为强烈的等级意识,统治阶级疯狂压制广大等级低下的彝民,在苏尼舞的仪式中就体现出了浓厚的 分层特点。



三、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本质

苏尼舞的出现与凉山州彝族的宗教活动、崇拜对象、原始文化观念息息相关,实质上是彝族巫舞形态与艺术之间的相互结合,既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倾向与审美心理,又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民族信仰与民族情感。



(一)渗透着彝族鹰、虎图腾崇拜

随着氏族制度的日益发展,由于当时的人类还不清晰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只能将与其氏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动植物作为先祖这样一来,图腾崇拜也就随之而产生,图腾也能够将氏族的性格反映出来。彝族苏尼舞的舞蹈服饰图案中就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图腾崇拜,即:鹰、虎图腾崇拜。彝族人民之所以崇拜鹰图腾,那是因为作为鹰后代的阿鲁为彝族人民作出了较大贡献,可在《支格阿鲁》(凉山英雄史诗)中找到痕迹;而彝族人民之所以崇拜虎图腾,那是因为彝族人民认为老虎是支撑天地的脊梁。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图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渐渐失传,仅仅只留下了躯壳。彝族图腾崇拜的文化特质可在彝族苏尼舞中找身影。以羊皮鼓为例,羊皮鼓的木柄中段通常都会雕刻鹰的图案,这也意味着苏尼在作法时会收到鹰的助力,进而能够大幅度增强苏尼的法力。



(二)凉山彝族独特的三色文化

无论是彝族苏尼舞的舞蹈布景,还是彝族苏尼舞的舞蹈装饰,亦或者彝族苏尼舞的舞蹈道具的主色调均为三原色,分别是红色、黄色、黑色,能够给广大观众带来较为直观的视觉反应。彝族人民之所以会采用三原色,主要原因在于:族人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由红色、黄色、黑色所组成,其中,黄色代表着丰收与光明,红色代表着勇敢与豪迈,黑色代表着富有与庄严,属于大地的本色,通过红色、黄色、黑色来共同构建出了彝族人民所推崇的色彩。文化领域大量应用三种色彩,实质上也就出现了彝族的三色文化从彝族苏尼舞中所体现出来的三色文化可以看出:三色文化既是彝族人民对于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又是彝族文化的原型思维与种族记忆,无论是符号意义,还是功能性均体现出了彝族文化属于彝族文化的积淀体现。






参考文献:

[1]韦海燕; 李朝昕.仫佬族傩舞的文化解读[J].四川戏剧,201706

[2]李文正.新疆锡伯族贝伦舞文化解读及传承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269da0a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2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