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彭涛
一、文本细读及学情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第二单元文章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除了本篇乐府诗外,还包括一首现代诗,一篇小说和两篇散文,作者是古今中外的不同时期,比拟有代表性的。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沉着的风姿。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全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按事件开展的顺序,繁简得当,构思精巧。本单元文章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显然,这些教学要求对课标中三维目标都有明确表达,对于《木兰诗》这篇课文来说,以上几方面的学习要求都十分恰当。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而且学生大多对“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来说,在此前提下学习这样一首乐府诗歌,不管从学习兴趣、情感期待还是从根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根底。同时不得不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是,学生不会读诗,尤其不会诵读古典诗文。因此,这篇课文,我的教学重点之一便是引导学生学会诵读诗歌,要通过诵读感悟出古典诗歌内在的“美〞,通过诵读让木兰这一形象从文字中“站起来〞。 二、教学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诗歌学习的有关要求主要有:“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要求中突出强调了诵读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强调了学生阅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以及个性体验和解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我关注到课文导读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值得教学者思考,“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评价这首诗歌显然不适合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但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让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后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比拟深刻的感性认识,对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一点粗浅的理性感悟,我以为还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的。
结合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和语调,熟练朗读以至能当堂背诵诗歌,要能读出诗歌不同局部的情绪变化;
二、通过赏析精彩语句,学生能概括、评价出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并学习其身上表现出的美好品质;
三、学习、了解互文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的重点在第一个目标,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根本的读古诗文的方法,在此根底上能背诵全文。而互文修辞手法的学习以及结合诗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这样的:
一、导入。从听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出“巾帼英雄〞,再引到木兰,从而引入新课《木兰诗》。
二、初读诗歌。让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在早读课上自由朗读,根本成诵。
三、美读诗歌。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诗方法,包括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语调,变换的节奏等,要读出不同故事情节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朗读的方式要多样,通过方式的不断变化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朗读的欲望。
四、品读诗歌。在以上反复朗读的根底上,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比拟深入的了解,此时分析木兰的形象和品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文谈自己的理解。诗歌为什么没有着力去表现她“英雄〞形象这一点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情节详略的剪裁处理的用心所在,即思考:为什么对木兰去参军和回家两局部内容写得详细,而对战争的过程却写得很简略呢?显然本诗主要是从突显木兰的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刻画的。接下来安排学生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诗句,并说说是如何突显其女性特点的。我还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包括互文、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大量修辞手法以及重复、排比、连锁、重叠等句式的利用,甚至民歌语言韵律和谐富于变化等特点,都可能涉及。当然,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下的,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这几种修辞中又以互文为主,这从教材课后练习二的设计便能看出编者意图,其他内容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意向、知识和能力根底来定,教师不必强行引导〕
教后反思:
这首诗教完之后,有一个苦恼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也可以说,是一个一直逼迫我追问的一个问题,而这节课更促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更明确一点说,如何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困惑,不仅仅因为那个长期以来困惑我们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还因为心里十分钦慕许多语文老师高超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他们往往在一堂课内,既能紧扣文本,让学生在语言的大海中畅游,还能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在与文本建立的对话过程中潜滋默染。可是再看看自己的课堂,总是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三维目标的达成总让人遇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为难。往往重视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就淡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语言品析得多了又有肢解文本之嫌,教师引导得多了容易贻人不重学生主体的口实,环节涉计得多了难免留人课堂零碎不整的遗憾。就拿上周四和昨天的两节课来说吧!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我又想在一节课内通过深入品读语言来品析人物,又不想放弃对学生朗读诗歌的指导,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大块时间重锤敲击的教学环节,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我越是想两者兼得,越是两个都没有抓牢,这是遗憾之一;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一直是我教学理念中不可或缺的局部,这两节课显然有一些并不漂亮的“尾巴〞,这是遗憾之二。从教学目标确实立来看,渴望让学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从通过准确的语音、恰当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到读出不同内容传达出的不同情绪,这个愿望显然有点理想化了,只有一局部学生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这是遗憾之三。“品读诗歌〞环节,原先设计通过赏析来突显木兰女性性格和品质特点,应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然而由于我上课缺乏激情,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从而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这成为了我昨天的课最大的遗憾。
我想,以后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备课充分些,把预习的工作做好,课上平衡时间,师生激情满怀,课堂活泼,我会尽力去上好每堂课。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bf3d0c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