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长城 - 介绍》,欢迎阅读!
秦长城 - 介绍
秦长城遗址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
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来源于此。现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
据史载,秦始皇在沙丘暴卒后,秘不发丧,赵高和李斯为了防止长子扶苏作乱,伪造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据《史记·李斯传》记载:“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议!’即自杀。蒙恬不肯死。”这段史实,又为秦长城抹上了一份腥风血雨的色彩。
秦长城 - 遗址
秦长城秦长城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土筑城垣多数毁坏无存;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基本成路基状痕迹.但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辩清古代烽火和城障的遗迹,据调查在这段秦长城内外,留有八九座古城遗址,它们可能就是秦代驻军的营垫,或屯垦百姓的城邑,从这段长城的烽烟和城障遗址中,常可找到战国,秦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头市固阳秦长城位于县城北7公里处,距离包头市区58公里,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条金腰带由东向西横穿固阳中部,跨越五个乡镇,长达12公里。
2004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0万元实施了固阳秦长城修复工程,修复长城1200米。主要景点:蒙恬大将点将台、孟姜女哭倒长城段和匈奴万箭穿石处、阴山岩画和烽隧遗址等。
由固阳县旅游局和包头市和发稀土集团联合开发的仙山鹿业农家乐生态园,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餐饮和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与秦长城踏青赏花旅游线路相呼应,为慕名前来观光、学习、旅游、休闲的人们提供纯朴、恬静的旅游度假环境。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32年(前21年)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
1
城。在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红旗店西一公里处,有一条坍塌的长城,从断面上可以看出石垣内部还有一层整齐的墙壁,经考证,此为秦利用赵长城并将其加高加宽进行维修而形成的秦长城。在长城附近,每隔0.5~1.5公里,便有1处高大的石头堆。从这些坍塌的石堆中仍可找出它原来的四周墙壁,根据残留部分推断,墙壁边长约5~7米,高约6~8米,这就是长城线上用作警讯的烽火台(烽燧)。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一般不超过三公里。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往往还伴随有房址。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小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
秦长城 - 景观
秦长城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公里,横穿固阳三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是固阳县九分子乡那一段,长约12公里,城墙外侧有5米高,内侧有2米高;顶宽2.8米,底宽3.1米,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人们还可以看得出来,筑长城的民工和驻兵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约有五、六十斤,轻的约有十余斤,这样干砌起来的长城,历千年而不塌。历经22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长城石块原来所用的青色、半黄色石料,现在表面已蒙上了一层黑色、棕黑色的氧化物。
站在高处,依然可见这段秦长城顺山势上下。在城墙内侧,每隔1000米设一座烽火台。固阳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也都以石块干砌而成,成为著名的烽隧遗址。烽火台多设在视野宽广的山巅,与长城垂直距离。离烽火台不远的高地上,有房子坍塌后留下的石墙圈遗迹。这乃是驻兵的哨所。史料中记载的用木料泥土毡做的房顶早已不存,但看到这些供驻兵戍守用的房子遗迹,人们会很自然地和史书上长城“亭”的建制联系起来。在重要的山口和关隘处,往往有城障,城障是附属于长城的军事城堡。在秦长城内外,常可觅得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在色尔腾山的高处,有一座高耸的汉代名将卫青的雕像,是今人为纪念他在此地打败入侵的匈奴而建造的。
在这段秦长城约三公里的内侧,朝南凿刻着百余幅阴山岩画(已发现107幅),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骑士等,还有突厥文形的符号,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古代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岩画多以简练流畅的线条勾画形象。有幅岩画画了一只山羊,长角弯曲,身体肥壮,短尾上翘,呈静立状态。另一幅岩画描绘了一个牧人放牧的情景,牧人策马前行,举臂向后,仿佛在呼唤身后的山羊,具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可能是修长城的工匠和驻军在修筑长城时的业余时间创作的。在秦长城附近,还有蒙恬大将的点将台、匈奴万箭穿石处等历史遗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秦长城 - 传说
秦长城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此传说是否可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因为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其根据是“杞梁妻哭夫”的史实。它始见于《左传·襄公二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发兵攻打莒国,齐军先锋杞梁在与莒国交战时战死,齐庄公班师回国路上,在莒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杞梁妻得知丈夫已战死,悲痛交加,拒绝接受在郊外吊唁,齐庄公便到杞梁家中设祭吊唁。《孟子·告子下》又记载淳于髡的话:“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后人便把“哭夫”的史事改为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
唐代《雕玉集》的《感应篇》记载了杞梁妻哭倒长城的完整故事:新婚之夜,秦兵将杞梁抓走,杞梁修长城而亡,葬于长城下。杞妻孟仲姿缝好寒衣送到筑长城处,得知丈夫早已去世,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be238e240c844768eaee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