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间歇训练法在足球射门中的应用思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间歇训练法在足球射门中的应用思考
作者:牟川 叶春山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足球运动的专项运动特点,足球因为其非周期性特点和大强度,足球是高强度间歇的团队运动。分析现代足球中跑动特点、能量消耗特点、射门区域成功率和射门发生的时机,在训练中引入实战情景,最大限度的与实战结合。论证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提高足球运动射门质量的讨论。结论表明:结合球的间歇训练法会提高球员的摄氧量和无氧耐受力,会对射门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足球 间歇训练法 射门 摄氧量
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攻守对抗日益激烈,比赛节奏逐渐加快,这就要求足球运动员在快速、激烈的对抗中完成一系列的技战术。这些特点决定了足球运动员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专项速度耐力,足球运动员需要在快速奔跑过后完成最后的一脚射门,这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和无氧代谢功能能力。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水平差一点的队员在进行射门之前总是显得很犹豫,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瞬间决断能力不足,二是等待高能磷酸系统进行供能。 一、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原理 (一)间歇训练法原理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练习过程中组间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肌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方法。我们不难理解,在同一节训练课中,运动员难以用近乎比赛的速度做一次一上的全比赛距离跑,因为跑的距离越长,运动员需要的恢复时间也就越久,若要勉强地跑上好几次的话,在训练的质方面必定会有所下降。而间歇训练法的优点,就是能够做到质与量并重。
(二)间歇训练法实施方法
传统的间歇训练法起源于1930年代的德国,当时已非常注重训练课的规划及作息时间的控制(Reilly,1981)。Gerschler与Reindall原本发展出来的间歇训练模式,是重复地在指定时间内跑完特定的距离,而且在跑与跑之间会作固定时间的慢跑(Watts与Wilson,n.d.)。著名的捷克长跑运动员Emil Zatopek(1952年奥运5000米、10000米及马拉松的金牌得主)就曾在一次训练课中做出了20次200米,40次400米,及20次200米的间歇跑。训练时的心率可以用作间歇训练时量度训练强度及恢复程度的标杆。要求运动员的心率于每次跑完后应达到每分钟180次,并且在下一次跑之前,心率应降至每分钟120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足球运动采取间歇训练法依据 (一)足球运动项目自身特点
在足球比赛中,由于足球比赛时间比较长,因此,运动员的跑动覆盖范围大,跑动距离长。国际足联公布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球员跑动数据可以看出,现代足球的跑动距离越来越大,攻防转换速度越来越快。这届世界杯的前四名的跑动距离,德国队的总体跑动距离高居榜首达到了840955米,阿根廷821780米,巴西746780米,荷兰826346米。从跑动距离来看,德国队员跑动前十名独占四名,德国队通过跑动创造着世界杯历史。 (二)足球射门发生位置
通过摄像技术给出的热点图,可以清晰的看到2014巴西世界杯上射门发生的位置。但是,另外的情况比如说空间位置、防守队员距离、在射门时有几名防守队员在附近以及队友的无球跑动能不能吸引防守为你的射门拉开空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我们应该注意在这些热点位置结合实战情况进行训练。另外,根据数据显示,队伍在防守反击中的得分率要比在其他位置高(除了点球),其他位置的得分要比任意球的得分率要高。有关数据表明,在足球世界杯的决赛阶段和欧洲杯的决赛阶段,动态球的成功率高,充分说明动态下进球在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说明了在进球是需要在大量的跑动中找到机会,要在快速奔跑中完成射门,我们的练习方式也应该与实战相结合。 三、间歇训练法在射门训练中的应用
在训练射门的时候力求与实战环境类似,采用间歇训练法训练射门的时候,按照实验中所摆好的场地进行训练。首先从出发点带球出发,跑动10m开始绕杆,杆与杆之间间隔2m,绕杆完成,进行人球分过跨栏,球从栏下过,人跨过栏,栏间间隔7m,然后再带球到对面标志点,按照实验设计绕过标识点,到A点后快速下底,绕过标识点到达热点区域进行射门。 四、小结
我们都看到过具备极佳技术,但在比赛中却不知道怎样在恰当的时间或地点使用该技术的运动员。以传统方式传授运动技术和战术技能,往往脱离比赛的情景。运动员通过训练学习基本技能,但后来发现很难将这些技术技能运动到比赛中,因为他们没有在类似比赛的情景下做足够多的练习。经验表明,运动员通常不能自然察觉练习之间的相似性,不能将训练中的所学运用与比赛情景。就像专一性原则指出:像比赛一样练习,你才更可能像练习一样比赛。 参考文献:
[1]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159. [2] 全国体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5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95a5ab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