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巨川:中国现代学术大家——顾颉刚》,欢迎阅读!
李巨川:中国现代学术大家——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年),唯亭顾氏第十六世传人。本名诵坤,字铭坚,笔名诚吾,以号行世。顾颉刚是唯亭顾氏之后,但出生在苏州城里。1906年以第一名考入长元吴高等小学,两年后升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曾与叶圣陶等创建“放社”。1916年入北京大学。因校长蔡元培提倡学术自由,顾颉刚在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巨浪激荡的同时,又接受了胡适的治学方法。民国9年(1920年),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毕业,留任北大图书馆助教。20年代初,曾呼吁抢救吴县甪直保圣寺罗汉塑像。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推翻流传几千年的三皇五帝系统,奠定了现代中国史学的基石。1924年任北大研究所助教。当年起,顾颉刚在自己主编的《歌谣》季刊上发表《吴歌甲集》,使他成为中国民俗学的开创者。1926年编辑出版《古史辨》,并创建古史辨学派。《古史辨》的陆续出版,引起了当时学术界对古代史料真伪的考辨,促使中国史学步入新时代。顾颉刚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30年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会议委员、《燕京学报》编委会主任。1931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北大史学系讲师。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顾颉刚深切感觉到了亡国灭种之的危险,认识到自己这个书生也肩负着救亡之责,从而转向致力于编印通俗读物。他在编印的通俗读物中,采用民间流行的大鼓词形式进行救亡宣传。一时间,他所编通俗刊物,连贩夫走卒都争相购读,推动了抗日思潮在民间的普及。1936年顾颉刚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主编的《尚书通检》由哈佛燕京学社出版,并与谭其骧在北平创办禹贡学会。顾颉刚由《尚书》的研究,进入对古代地理沿革史的讨论。随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他转而侧重边疆地理与民族演进史的探索,由此已成为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七七事变后,他面晤张学良将军,劝他做个抗击外寇的民族英雄。这个行为导致他上了侵华日军的黑名单。他从北京仓卒出走,去西北、西南,继续从事救亡宣传。在抗日后方,顾颉刚历任云南、齐鲁、中央、复旦、震旦等大学和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
顾颉刚著述宏富,下笔汩汩千言,待客讷讷少语。他宽厚待人,提携后学,许多青年人在他的培养帮助下成为著名学者。解放前夕,顾颉刚决心留在大陆。建国后,他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1951年,顾颉刚译出《尚书》中最难读的《周诰》八篇。1959年起,又集中力量整理《尚书·大诰》,他认为《大诰》“在周代历史里是极关重要的一篇,必须努力击破这个重点,然后可以充实周初历史的内容”。1962年,他在《历史研究》上摘要发表了《尚书·大诰》的译文,打破了长期以来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都是仁慈的统治者的假象。《大诰》的史事考证是顾颉刚晚年的力作。从1984年起,相关论著陆续发表,从时间和地域上对古代中华民族的兴亡流迁,作出了广泛的叙述。其著述主要有《尚书大诰译证》、《吴歌甲集》、《尚书通检》、《尚书校释译论》、《三皇考》、《汉代学术史略》、《当代中国史学》、《史林杂识》、《苏州史志笔记》、《中国边疆沿革史》、《苏粤的婚丧》等;主编有《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理》。1971年,奉国务院指示,亲自主持整理标点二十四史。
顾颉刚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极为关心,曾撰有许多有关苏州历史文化的考证文章。早在1919年他27岁回家乡养病时,就着手收集苏州地方歌谣及方言、谚语、
谜语、唱本、风俗、宗教等各种材料。1924年编辑出版《吴歌甲集》,被胡适称为“独立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1952年,受聘为苏州市政协市政建设委员会委员,对发掘和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包括1952年经过亲自踏勘,确认苏州城东“出相门2里处”,为春秋时代的冶炼工场。
顾颉刚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子女顾德辉和顾潮、顾洪兄妹都曾为传承其学术精神和编辑出版《顾颉刚全集》作出过重要贡献。顾洪曾编著顾颉刚《读书笔记》(1990年出版);顾潮曾编著《顾颉刚年谱》(1993年出版)。2010年12月,作为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并得到首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顾颉刚全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63e92890c69ec3d4bb75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