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体育强国建设下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探索》,欢迎阅读!
体育强国建设下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探索
作者:张家宇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0期
摘 要:课余体育训练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动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发思考:竞技运动、全民健身与课余体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与人格教育并行。提出发展建议: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依法治体,建设健康中国。为体育强国建设下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作用。 关键词:体育强国;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探索
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是国家的发展和无数体育人的奋斗,由一块奥运金牌和每一个冠军获得者,都是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1983年,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明确指出,要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总结、表彰大会,并指出;要着力推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根本转型。十九大报告上,续写体育强国篇章,描绘强国宏伟蓝图,以体育强国梦助力中华复兴梦。因此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势在必行,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开启新征程,共同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1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是构成学校的重要主体,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青少年的健康,是国民整体体质水平的基础,通过增强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与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未来。学校体育正常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坚持与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及比赛,以育人为前提,利用课余时间,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达到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才能,提高运动技术的一个专门性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2 体育强国建设下的课余体育训练思考 2.1竞技运动、全民健身与课余体育协调发展
竞技运动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体能与技能,并伴有娱乐性、竞争性、结果不确定性等特征的文化娱乐活动,在竞技运动中,可通过正规的职业高水平的竞技比赛,和另外一种以大众竞技(即业余竞技运动)比赛的两种形式存在。从一般的大众竞技角度,主要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功能方面为主。在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中,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少数具有特长的学生,
让其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中,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构“小学——中学——大学”的模式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并能够输送“高品质”的后备体育人才,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开展,旨在增强人民体质,为全民健康幸福生活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全民健身,就得全民参与,这是最核心的体现。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新增设19个群众项目、中国的马拉松热、暴走团等,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火热升温,开启新时代体育的健身热,这些参与者都是中年、老年人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主要核心成员,在参与健身运动过程中,自身的体育意识认知程度,将影响一个现代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因为健康是一种责任,家庭需要体育,社会也需要体育,教育更需要体育。 2.2基礎教育与人格教育并行
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有部分学校为了备战比赛夺金计划,一味追求比赛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学习和体育的素质教育。因为身体素质基础是一个人体育锻炼的基础,就犹如一栋高楼大厦一样,楼可以建的很高很漂亮,如根基打不牢固,人的身体就像豆腐渣工程一样。最近几年国家体质健康数据可以得出,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外显指标增长,但在力量、耐力、速度、肺合量等生理指标却下降了,近视眼人数大大增加,征兵标准也在下降,合格率下降;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能力也得提高,只有扎实的身体基础,才能应对高强度高速度的信息战。因此,身体素质永远是基础。
“体”即身体,“育”即教育,体育不仅可以强身,还可以育人。在现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体育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体育考试,呈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状态,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只求“快”,没有真正的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围绕考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那将经不起体育“苦”的考验。因为体育是一种挑战,不断挑战自我身体、心里的过程,在体育的教学中,让学生多吃苦,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艰辛与坚持,教会学生懂得守规矩和社会准则。在校园足球(篮球)的推广及普及背景下,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通过足球(篮球)的开展,以竞赛的形式,加强青少年的对抗,在比赛中尝到失败与成功,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3 课余体育发展探索
3.1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学校体育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局认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把学生作为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
学生健康一生、健全人格的使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具有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意义。
3.2推进依法治体,建设健康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体育强国”建设,则更需要依法治体,规范立法、执法;加大普法、学法、用法;依法治体是保障和维护公民的体育权利,让每一个公民具有法制思维和法制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健康领域发展,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把人民健康作为核心,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119. [2]杨铁黎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旻航,孙庆祝,付玉坤.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33-36.
[4]于贵身.浅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5(6)
[5]田丰.大学体育改革中“健康体育”与“快乐体育”实施的再审视[J].科技展望.2016(33)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31e870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