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国临水照花人》,欢迎阅读!
民国临水照花人
高一(1)班
康祯琳
也许在写下这个信手拈来的名字时,她也未曾想过吧,那个还未谙世事却已在云端俯视众生的孩童,将使这个名字响彻文坛。她是民国临水照花人。
“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许多人都有同感。然后崎岖的成长期,也慢慢长途,看不到尽头,满目荒凉。”
张爱玲出生名门,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藕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的童年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快乐。她和母亲背唐诗,她锐意图强,事事领先于弟弟,她津津有味地听家仆讲《三国演义》。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喜爱的姑姑出国留学,她的母亲——或许是看不惯她父亲张廷重醉生梦死的生活,抑或是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改名为黄逸梵,借口陪同小姑,抛家离子,远渡重洋。也许张爱玲自小骨子里清冷,在缺乏父爱母爱的家里和亲人不免有些淡漠疏离,就像一朵在料峭三月初绽的桃花,凄凄冷冷戚戚,对影自怜。母亲的走并未对张爱玲产生什么影响,似乎她还是孩童时就是了解母亲的,绝世而独立,就像今后的张爱玲。
后来,张煐的父亲娶了姨太太,但终是露水情缘,晨光熹微时变都消弭了,在父亲张廷重的恳求下,黄逸梵在张煐八岁时回国。然后就要回到上文了,黄逸梵不顾张廷重的反对,执意送张煐进学堂,因为觉得张煐这个名字不响亮,于是将英文Eileen胡乱译了个中文名字,想着日后再改,而这个让张爱玲自己也觉得恶俗不堪的名字,却被她从容的保留了一生。在纷纭乱世,家庭也跟着跌宕破裂,张廷重又回到了从前云雾缭绕、纸醉金迷的生活,黄逸梵的心凉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步入了坟墓。不久,张爱玲的母亲再度出国,张廷重娶了同样有烟瘾的孙用蕃为妻。父亲和继母大肆挥霍钱财,滚滚白银换进的是肮脏的鸦片,可他们却舍不得给张爱玲缴钢琴费。张爱玲曾在《对照记》里写过:“有一个时期在继母统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都像浑身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她用罗曼蒂克式的爱爱着生母黄逸梵,憎恶着沉沦贪欢的继母,她是傲俏在枝头的花,冷冷地注视着芸芸众生。
在张爱玲成长的崎岖期里,她的慰藉来源于学校,来源于文字。她天资聪慧,各科成绩都是A或甲;她多次在校刊《凤藻》上刊发自己的文章。然而除了给学校刊物投稿外,其余的诗会、歌团,她都不参加。她骄傲又单薄,不肯流俗,所以人流中总是难以捕捉它的身影,但张爱玲这个名字似乎又无处不在。
“我是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一九三九年,十九岁的张爱玲只身来到香港,开始了在香港大学的求学生涯。在港大就读的女学生都是富商千金,“在这橡胶大王子女进的学校里,只有她没有自来水笔(只能用蘸水笔)总是一瓶墨水带来带去,非常触目。”因为是母亲黄逸梵供给生活费,这些钱来之不易,张爱玲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在富商千金面前不免显得寒碜。平穷带来的耻辱并没有压倒张爱玲,她是与生俱来的高贵,她潜心学习英文,每门功课都取得第一,在收获成绩的同时,她也收获了一位至交——炎樱。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与炎樱相伴回到上海。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为了学业,张爱玲向父亲低了头,而张廷重也允诺,供张爱玲读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张爱玲时常囊中羞涩,她不想给姑姑带来负担,更不想向父亲乞讨,于是她萌生了卖文为生的念头,开始给《泰晤士报》写影评和剧评。写作从此成了张爱玲的职业,她辍学了,不想要那单薄的一纸文凭。之后,年仅二十三岁张爱玲的佳作似枝头繁花,纷纷洒洒。她刊载了小说有《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散文有《散戏》《余烬录》《更衣记》等。她未经世事,就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她的才思如碎裂的冰河,在某个刹那,倾泻而出,奔腾万里。正如柯灵所言:“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灿烂的顶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
二十四岁的张爱玲,等来了那个同她执手相待,静看星辰的人。我想关于这段爱情,只她的一句话便足以概括:“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与胡兰成相识时就知他已有妻室,仕途失意,她却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因为他们相知,胡兰成懂她,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28364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