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示范教案》,欢迎阅读!
《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藏族的歌舞音乐,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3.了解藏族的歌舞音乐特点,随音乐跳跳踢踏舞。 4.能够唱唱《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旋律。
5.能够聆听并辨别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谐,并能感受、体验它们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1.藏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音乐情绪。 2.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藏族灿烂的音乐文化。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藏族歌舞堆谐的情绪特点。
2.正月十五,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热烈欢快的盛大场面,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使得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
1.思索音乐的基本情绪(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歌曲的体裁(史诗性的颂歌)、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的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组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思想解释的清清楚楚)等。
2.了解文学常识:
《正月十五那一天》体裁——藏族民歌。
有关藏族音乐的分类——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
什么是“堆谐”?——在藏文中,“堆”就是“上面”的意思,“谐”则表示“音乐”的意思。而在这里,“堆”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所以堆谐就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
1 / 2
“堆谐”内容可以分几大类?——一类是速度较慢,旋律抒情而悠扬的“降谐”;另一类是速度较快,旋律轻快而活泼的“觉谐”。
《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堆谐中的哪一类?——觉谐。 3.歌曲分析:
《正月十五那一天》又名《埃马林几》或《请你听一听》。它是一首史诗性的颂歌。歌中把文成公主进藏时的盛况以及藏族人民的高度热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把汉藏两族人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清清楚楚。
《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中“觉谐”一类的民歌。歌曲为D宫调,速度较快,由一个完整的单乐段构成。它用分节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情绪轻快活跃,具有舞蹈性的特征。
公元13世纪(元朝),萨迦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出现了札木聂这种乐器,并为当地的歌舞——果谐——伴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固定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具有完整结构形式的歌舞。这种歌舞被称之为堆谐。当堆谐传入拉萨之后,它的歌词得到专业艺人的加工,音乐被程式化,曲目也随之固定,伴奏乐器得以增加(如:笛子、扬琴、根卡、二胡等),舞蹈动作变得文雅华丽,从而以更加成熟的形态展示出来。这种新的堆谐——有人称它为“拉萨踢踏舞”,便在更广泛的地区传播开来。
4.把自己置身于盛大的迎亲队伍,随音乐跳起踢踏舞。 5.随音乐舞蹈,感受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了解音乐知识。 三、欣赏西藏舞蹈
1.放西藏舞蹈视频,西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舞步、弯腰、服装等) 2.让学生简单地学学西藏的舞步。
【设计意图】学习西藏舞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小结
通过欣赏藏族歌舞体验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也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西藏音乐的独特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2771f7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