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2023-03-01 09:3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欢迎阅读!
司马迁,史学,思想
摘要 关键词

研究一个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首先应了解他所身处的时代以及他的个人经历。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这个时期的汉王朝经过平定七国之乱以及实施推恩令之后,诸侯强大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的力量显著加强。各种政治制度、等级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在对外关系上,汉武帝凭借汉初数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中,充分发挥他的雄才大略,不但对内多所建树,而且对外连年用兵,伐匈奴、征闽越、通西南夷、征朝鲜、伐大宛,大大扩展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在学术文化上,“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宫,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采阴阳、道、法诸家以治《公羊春秋》,接着其父司马谈又以道家为基础,全面地研究秦诸子,写出了气象宏伟的《论六家要旨》。在文学上,这时期的辞赋尤其发达,而司马迁也是一个辞赋大家,这也使《史记》文采照人。在经济上,“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之于外,治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平淮书》

以上都是汉武帝初期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一面,影响了司马迁积极豪迈、豁达宏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但是,随着汉帝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统治者物质与精神的掠夺欲望的膨胀,一些维护专制统治的措施出台了,其中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这种“儒”既不代表孔丘,也不代表孟轲,它只是一种实用主义,为汉武帝的专制王朝服务。另外,汉武帝连年发动对外战争,使民生凋敝,四海动摇,各种矛盾愈演愈烈,直到把整个国家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至于司马迁的生平经历,个人认为他是幸运,他生在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那里有滔滔的黄河,有被大禹疏凿过的龙门山,地势风光壮阔而神奇,从小司马迁就受到了精神气质上的陶冶。其父司马谈是太史令,所以他从小就诵古文,跟孔安国学过用古文字写的先秦典籍,还跟董仲舒学过用隶书写的《公羊春秋》。二十岁,司马迁开始离开家乡到各地考察游历,这一点我认为对一个史学家来讲很是重要,他周游的范围很广,向南他到过今湖南、浙江;向东到过今山东的曲阜,以及今安徽、河南的许多地方。他访寻文化遗址,收集历史资料向劳动人民进行调查和深入学习,这对于司马迁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他进步历史观的形成,都有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后,就派遣司马迁到那些地方考察,这有使他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收集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然而司马迁又是不幸的,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因替投降于匈奴的李陵辩护,激怒了武帝,被酷吏施以宫刑,这对司马迁来说是一次莫大的摧残,但也使司马迁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他更加认识到了统治阶级的凶残,看透了官场的恶浊,看到了下层人们的精神和力量。使司马迁决定发愤著书。

以上种种无疑都塑造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一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史学思想。

一、继承先秦士风。由于先秦士人都是以“道”自任,以“道之所在”自居,所以他们都往往自视甚高,从不屈体于王侯,而是以王侯的师友自居。司马迁在《燕召公世家》《孟子荀卿列传》《魏公子列传》《乐毅列传》等篇中都带着崇高的敬意描写了那些礼贤下士的统治者,称道齐国为士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的优厚待遇。其次,司马迁标榜的人际关系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在《报任安书》中他说:“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同时,他在《燕召公世家》《管晏列传》《孟尝君列传》《魏公子列传》《乐毅列传》《刺客列传》等篇中也充分表现了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用人者与被用着之间的双面选择。到了汉代,他们的关系已经变成了主子与奴才了,尽管如此,由于司马迁是在浩繁的先秦典籍和汉初回潮的战国风气的熏染下形成的,所以表现在他那部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


的《史记》里,就突出地显现了他与当时那种政治、思想、学术等观点的不合拍。

二、求实,批判现状。司马迁写史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著称,当然,绝对的“实录”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冷静、客观的历史家,也难以摆脱他的主观性。但是,司马迁能够具有这种精神,已经很难得。其体现在,一、实地调查《魏公子列传》说:“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樊郦滕灌列传》说:“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在跟随汉武帝巡祭山川的时候,司马迁有机会“入寿宫寺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并“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从而写了《封禅书》这篇向鬼神迷信宣战的檄文。二、尊重事实,秉笔直书。尽管从感情上,司马迁厌恶商鞅、晁错的为人,但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本身,却秉笔直书,丝毫也没有掩盖他们的功绩。而与此相反,司马迁对项羽、李广等人都是喜爱的、歌颂的,但司马迁也都如实地写出了他们的种种弱点甚至是罪恶,如项羽的残暴、好杀戮,以及李广的杀降卒,与挟私以杀霸陵尉,等等。另外,从汉朝以来,朝野上下充满了对秦朝的谩骂,甚至公然不承认秦朝是一个朝代,鼓吹汉王朝是直接继承周朝的,说秦朝夹在中间,只是一个“闰朝”而已。但司马迁在《六国年表》中反驳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仪卑而易行也。学者勃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者无异,悲夫!”游侠郭解是被汉武帝本人与丞相公孙弘亲自点杀害、灭族的,而司马迁却在《游侠列传》中为郭解大唱赞歌,称道郭解等人的“其行虽不轨于仁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既已存亡死生矣,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为他们立传,这在当时需要何等的勇气!

三、注重细节,文学性强。把文学历史联系起来,可能很多都会觉得这样会不会有历史的真实性,但是,在书写历史时,绝对的真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冷静、客观的历史家,也难以摆脱他的主观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兆琦先生是研究《史记》的专家,在他的一本著作《史记讲座》中提到,“在先秦以及汉代的人们看来,写‘历史’本来就应该有强烈的文学性,应该‘文胜质;,所以只有像左丘明、司马迁、班固这种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文豪,才具有写‘史’的资格,这是后人所无法理解的。”而在我看来,司马迁运用了汉赋及汉初散文,文章气势宏大,增加细节,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写得生动、形象。这比起先秦史籍的粗略讲述,司马迁的《史记》反而让人觉得更真实。如《项羽本纪》,这是关于诸侯灭秦与楚汉战争的一幅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历史上说,它最翔实、最具体地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悲壮时代。司马迁运用了一些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如描述巨鹿之战中,作者虽然只是写了项羽的“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 ,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及战场上的“当时是,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等等,并没与写到项羽个人的如何勇敢,但是项羽的大将气概却在这里达到了最充分、最酣畅淋漓的表现。

四、赞颂各民族友好和睦,反对大国侵略,天下观的思想。司马迁为匈奴、南越、西南夷、朝鲜、大宛等列传,并在传中揭露了汉朝统治者所以发动战争的目的及其卑鄙手段。司马迁通过客观地描述了对外战争后期的惨状以及民生凋敝的现状,从而批判了汉武帝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

最后,我想讲一下司马迁以上列举的史学思想的影响。首先,《史记》是司马迁对先秦优秀士人思想的弘扬,也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塑造。接着,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为后世的史学家树立了良好的“史德”。另外,《史记》高度的文学成就,高度成功的写人艺术,给后世展现了一道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画廊。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虽然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有过战争,但总体上是统一的,是友好的,这其中不能忽视司马迁等史学家所作出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102d284bceb19e8b8f6bad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