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主体”德育课程体系

2022-12-10 11:20: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构建“双主体”德育课程体系》,欢迎阅读!
德育,主体,构建,体系,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双主体德育课程体系

作者:何志章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14

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系统建构是由概念到操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细化提炼德育理念,从课程开发的高度整合特色德育活动、强化学科德育渗透、挖掘常规管理育人,系统建构活动型德育课程、基础型德育课程、隐形德育课程,以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 关键词:双主体 德育课程体系 立德树人 一、双主体德育理念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学校,现有112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余名。建校之初,经过几年的运行,我们审视梳理,发现如下三多三少的因素制约着办学品质的提升

管理导向角度看,强化学生应试的功利举措多,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少;从教师专业素养看,聚焦教学技能的研究多,研究学生学习兴趣、意志、动力等非智力因素少;从学生成长角度看,感受到激烈、单调的学习竞争多,体验到青春、灵动的校园活力少。[1] 要突围此困境,我们认为:强化学校德育是重要的突破口。必须变革说教式的传统德育模式,构建双主体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的全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形成双主体德育课程[2]

所谓双主体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而言。在教师的的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德育课程自身特点,结合学校特点,学校创造性的引入学生参与到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中,形成不仅在德育课程实施中凸现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作用,而且在课程的开发中也凸现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作用。 二、双主体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活动型德育课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课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将每期三分之一的课时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开发和设计主题班会,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同时,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切入,提升主任对双主体理念下班会课特点的认识的实操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每学期初,各学部由学生处梳理出主题教育的主线和各学段的重点,各学部安排每周课例研究轮次。每次课例研究流程为:班主任设计方案——年级德育主任指导——课堂展示——主任说课——年级德育主任或班主任带头人点评——听课者开放式討论——达成共识年级广。

2)异彩纷呈的多元发展课程

我们秉承集团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教育理念,三个学部都注重多元发展课程的建设。

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的多元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多元发展课程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品德教育的大课堂。

3)特色活动型课程

我校各学部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如:小学非凡少年校园才艺大赛生活自理大比初中每周一星推荐读书节语文化节高中圣诞文化高三成人仪。我们将时间相对固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德育课程的开发中,从组织策划——具体实施——评价反馈各环节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这些活动成为了学生在校时美好的期盼,毕业后难忘的回忆。

2.基础型德育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1)纯德育课程引入鲜活素材。

思品课(政治课)、文明礼仪课是向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文化影响以形成学生品德的主要学科。我们克服教材中资源不够鲜活的局限,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品德需要、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素材来设计与组织教学。如:小学部开发的《好习惯课堂》德育校本教材,就是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拓展,聚集习惯养成教育,引用了大量基本于本校学生实际的素材;再如:教育部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说课特等奖获得者我校梁远太老师设计的文明礼仪课《健康上网,个个守》,其核心教学环节就是老师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侯果上网,后果严重》播报真实案例,引发起学生思考。 2)基它学科课程渗透德育。

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努力开发各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克学科课程育德贴标签的状况,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实施德育的过程。对此,我校教科室每年将组织学科育德育教学案例(论文)的评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隐形德育课程——我的舞台我作主 1)学生自主管理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推进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将公共生保洁、点心分发、水电管理等学生能完成的班级事务承包给学生,人人有事管,人人都被管,在体验中,角色的交替体验不失为很好的体验;其次是引入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相互教育;最后是实施了《行政级值日(值周)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让值日班级不只是完成了行政值周的常规督导事务,还将进行学校管理调查研究,为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议。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的一景一点、一物一语都要透露出文化的气息,从多个目标维度承载、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价值追求。我们以梅、兰、竹、菊、松作为学校五个院落的命名,把每种植物的核心品格傲梅幽兰逸菊劲松向全校师生征集题字,用不同的字体雕刻在各院落的石头上,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透射出厚重的教育意义。 3)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的班级公约不是老师制定出来的,而是师生合作制定的。奖励和处罚来自于学生最真切的心理,渗透着民主与法制思想,比老师单独拟定的执行力度更强。更加符合该年龄段的特点,更有童真童趣。如:采用星级评定、金牌、银牌卡,英雄卡、文明礼仪储蓄银行等式来施行奖励,学生们特别感兴趣。

我们的班级还有个性鲜明的班徽、班训、班级文化墙,不一定是最美观的,但一定最真实的、最鲜活的。包括高中部分班级的专题片,一定是学生自己收集素材、剪辑制作的。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走向类主体的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9d7916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