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老舍小说后期创作的悲剧意识》,欢迎阅读!
论老舍小说后期创作的悲剧意识
【摘 要】老舍先生经历了从精神到物质的太多的人生苦难,这使他不得不以沉重心痛的视角来审视眼前的现实人生,通过描写善良的人们对于生存的渴望,对于发展的追求,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人世间爱与美的呼唤,而最终都无一例外的走向悲惨的失败,刻画了人生的悲剧,在这些作品中老舍不仅展示了毁灭的结局,更着力叙写这一毁灭的过程:人生充满着无尽的劳苦与磨难,尽管人们总在尽力回避抗争,却仍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残酷践踏。
【关键词】老舍;小说;悲剧意识
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他出生于贫穷家庭,父亲因为抵抗八国联军入侵而殉国,母亲独自支撑着全家,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她的性格和品质给了老舍以深刻的影响。孤儿寡母度日的艰辛窘迫使老舍过早体验到生存的不易和贫穷给人带来的身体心理上的极大创伤与压抑,但是个人命运的不幸,并没有禁锢住老舍的创作思维,反而更丰富了老舍先生的视野,致使他孜孜不倦的去思考人生的真谛。“一个人一旦遇到极大的不幸,就不会再以自我为中心,他会去沉思整个人类的苦难,而认为自己的不幸遭遇不过是普通的痛苦中的一个特殊的例子,他会觉得整个人类都注定了要受苦,他自己不过是落进那无边无际的苦海中去的又一滴水而已” [1],老舍正是如此,在他的小说创作后期稍稍改变了风格,在他的悲剧意识中更多地融注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现实体会。悲剧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境界,它产生于人与宇宙、自然、社会的对立意识,在这种对立中,人的力量永远无法战胜浩瀚的宇宙、广博自然与社会,所以人始终被灾难笼罩,始终受到忧虑、恐惧、绝望的心理的折磨。“老舍创作伊始,所面临的是一个悲剧性的年代”[2],老舍生长在动荡的时代里,这一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老舍独特的个人脾性。老舍以藏于幽默中的悲伤与忧虑反映了中国社会相对沉滞一角的世态人情,“老舍虽然一向以其特有的幽默著称,还因此被誉为笑匠,但他的幽默一开始就带着苦涩与酸辛”[3]。在老舍的悲剧艺术世界中,老舍不仅描摹了小说人物窘迫的生存情状和悲惨的命运遭际,而且洞察了造成他们悲剧的深层的缘由。
一、“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
老舍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就促使他以沉重心痛的视角来审视眼前的现实人生,以藏于幽默中的悲伤与忧虑来折射现实人生的悲剧感与苦难性。老舍作品中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只表现人类境遇中的悲惨,而是传达了渺小的人类的抗争精神和超越意识。对悲剧特质的界定,恩格斯说的很精辟:“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5]在老舍笔下,善良的人们对于生存的渴望,对于发展的追求,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人世间爱与美的呼唤,做出来种种艰难跋涉的努力,但是这种努力最终都走向了悲惨的失败,种种挣扎努力都付诸流水,让人唏嘘,这就是真正的悲剧。老舍在悲剧创作当中不仅给出了“毁灭”的结局,而且还重墨描述这一毁灭的过程,毁灭有价值的事物,可引起人们普遍的社会警惕,这正是一个作家悲剧意识的意义之所在。
比如老舍的中篇小说《月牙儿》“写出了一个中国女子的悲哀的美丽,苟活的生存”[6],文中的“ 我”是美的,不仅长的好看, 而且在孤苦凄凉的境遇中更招人怜爱。在困苦中她苦苦挣扎, 洁身自好,自立自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水晶般清莹剔透的纯洁可爱的姑娘, 最终还是被推进了现实的狮子大口里, 被吞噬得尸骨无存。她还是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精神和肉体饱受折磨和蹂躏。才两三年的功夫, “皮肤粗糙了”, “眼睛里灰绿绿的带着血丝”,“是拿十年当一年活着”,“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 性格变得暴躁, “嘴擦得像个血红瓢”,“我看着自己死, 等着自己死”,“我”更看到自己悲惨的结局,“卖了一辈子肉, 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现实!可是, 在精神和肉体受着双重磨难的“我”, 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我”根本已忘了什么是爱, 为了钱, “我” 连学生和老头都卖, “我”懂得了调情,也懂得了“人若是兽, 钱就是兽的胆子”。“我”甚至还要故意把病传给嫖客, 还并不觉得对不起谁。一个少女的美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吞噬, 在她柔弱的挣扎中, 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碰撞和悲剧之美,感受到有价值的事物毁灭之悲痛。又如《四世同堂》中的陈野求,他满腹经纶,连祁瑞宣都不能不佩服,如果不当亡国奴,如果没有家中那个有病的妻子和八个每天都要向他求吃求喝的孩子,他完全可以做很体面的精神贵族,然而,亡国终于使他斯文扫地,八个儿子也相继离开了这个靠出卖灵魂的养活着他们的父亲,老舍着重的刻画揭示了他身上的人的尊严的毁灭,让人痛恨之余又有惋惜之情。
纵观老舍小说,其中所描写的自杀者有十余人之多:钱太太、祁天佑(《四世同堂》)、小福子(《骆驼祥子》)等等。虽然这些人物都是普通细民,在作品中也大多是小角色,对作品的情节和意义也许并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老舍对于这些小人物却倾注了极多的热情,对于他们的形象描绘的鲜明生动,令人感伤扼腕。这些人物本性善良淳朴,自尊自爱,奋力追求理想中的生活,然而最终都走向了自杀的道路。钱太太、祁天佑以自杀来抗议日本侵略者的侮辱与暴行;小福子尽管己沦为暗娼,但是并不是好吃懒做者,也不是到道德低下者,她身在黑暗当中,却追求着真善美,最终以死维护了自己的清白或纯美的爱情。有什么样的死比死于绝望更惨烈呢?老舍基本没有刻意的渲染自杀者决择之时的心灵挣扎,在他笔下自杀虽是那么的平静淡然, 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对那些丧失了灵魂的“生者”,老舍对其人生遭遇是同情的,但对其精神堕落的结局则是充满批判的。对于那些自杀者,老舍给予了深深的理解与赞同,在这些人物看来,死亡不是恐惧,而是充满希望的解脱。所以日后老舍的自杀行为,也是不难理解的,那是他内心对于生命的最后一搏,他把死作为生命的最佳归宿。自杀,从生理上来看虽是生命的结束,但是从心理上来看则是对于无出路的环境的超越,这反映了老舍对人生悲剧的一种探究结果,寄托着一种绝望中的希望。一句话,悲剧正如鲁迅所定义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998044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