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中的李绩是“牛鼻子老道”吗?》,欢迎阅读!
历史中的李勣是“牛鼻子老道”吗
细致考究起来,李勣也是和魏老头一样曾是“三姓家奴”,从瓦岗寨起他就很善于审时度势(说白点也可以是见风使舵),反正哪方力量强就跟哪方,由于在这方面眼光独到精准,看好谁谁就好,所以很少犯路线错误(跟对人很重要啊),所以也成了政治“不倒翁”式神人,一生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出将入相,位列三公,作为人臣位高权重又没受猜忌深得倚重,享尽人间荣华还能得善终,说明他是一个多么“狡猾”大大的人了,这个有唐一代估计只有“再造唐朝”的郭子仪能和他在个人待遇方面相提并论了,是中国历史上集“功、德、寿”三位一体功德圆满的少有的武将之一。他在死了近百年之后,唐肃宗还把他和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堪比汉朝的卫青、霍去病,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上元元宵的灯会还被他辉映生辉,唉。
反正,李勣是出了名的眼光毒,也就是说他拥护谁谁基本上都能胜出。除了玄武门之变他和李靖这对老狐狸没有接受李世民(小李)拉笼保持中立外,其实不反对也已经是默许,他拥护李密,经过细心的政治思想工作,后来连翟让都“高风亮节”地禅让最高领导权给李密了,当然李勣不能预料的唯一就是从此埋下了瓦岗寨衰败的祸根,唉!
最重要的是,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反对娘娘腔皇帝立武媚娘为后,他老哥这次又克隆了一次玄武门之变时的对策,对李治说这是皇帝家事何必问外人?皇帝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还是你老人家亲自决定吧。泥鳅都没这么滑呀!
老狐狸李勣一句话干脆利落把所有干系都推了,其实也相当于默许了,果然娘娘腔皇帝这回大刀阔斧地又高调立后了一回,所以说李勣对催生中华唯一一位女皇帝也立了汗马功劳,不然这历史将变得更加色彩单调纯是男色,女孩子们“半边天”的理论也有底气了很多,因为女人也能和男人一样当皇帝(虽然数量少了点还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还当得一点不比男人差,李勣他老人家也不用像长孙无忌和禇遂良等人一样后事凄凉。
政坛长青树、“见风使舵之父”果然非李勣莫属。
说到李勣为什么被人称为“纯臣”,这倒有一个关于他的人性闪光点的小小令人感动的故事要八一八。
话说李密因前文周知的原因(领导层内讧、不恤士、将士离心离德啥还能好好干革命呢),被悍将想当皇帝想疯了的王世充打败后,只好带残兵败将去投靠李唐,而那时候李勣手中还有李密曾经操控的十个郡,因为连原来的主人都已经降唐了,原本他是可以用自己暂管的这些郡县的土地和军士户口以自己的名义献给唐朝来邀功请赏的,但他居然纯洁地永远忠于李副主席(尽管在瓦岗寨内乱时当山寨将军的他也差点被李密的兵士砍死,但那是形势逼人无心之失啊,所以他十分大度既往不咎),于是派使者以李密的名义奏报,李渊知道李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后,立马发表最高指示;“徐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贞观政要》)。 唉,封建时代的官僚,有如此内敛自省的道德情操,也是善莫大焉了,大概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不谋而合。而李勣最感动天感动地的义行不是给谋反被诛的故主李密带重孝,而是挥刀割股肉给被诛的单雄信吃掉来表示不能救他一死的谢罪之心,难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这样评价李勣:“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之高丽,功至高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属高帽子的那种。
不过尽管是他挂帅亲征高句丽并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多多少少告慰泉下曾被困高句丽的李世民,但很多人认为薛仁贵才是获胜的决定性因素,而小李被困安市城时有一部分原因是李勣犯下的,因为李勣当时发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至于头脑发热大放厥词,信誓旦旦地发誓破城之日定会大开杀戒,屠杀城内军民百姓,是男人的全部活埋来解恨(“安市人望见上旗盖,辄乘城鼓噪,上怒,世勣请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资治通鉴》之唐纪十四]),以至于高句丽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协力,激起他们的顽强斗志,反正横竖是
死,就和你斗个鱼死网破吧,现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拼了。于是致使此城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于是十分无奈地撤退。对于大唐来说不胜就是失败了。那时候小李居然十分想念死鬼魏老头,国难思良人也,认为如果他还在就会阻止他的这一趟高句丽之行,十分想念的样子,然后还着人修了让他派人推倒的魏专业户的墓碑,深有后悔之意。
反正,李勣一生运气很好(虽然政治不倒翁也一定是靠生存大智慧和大实力并不能全靠侥幸),而且他是出了名听领导训话的,小李指到哪打到哪,从来没有讨价还价,皇帝给他改姓(皇帝还真是管得宽啊,常帮人改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官本位”思想的极致呢?难怪某些人一当官就喜欢指手划脚瞎指挥,原来是有渊源的。想当年朱元璋因为门第低而当皇帝认为不够有面子,于是想抱朱熹认做祖宗,而当他知道一个升斗小民却不喜名人做祖宗而只认自己的出身低微祖宗时,最后也大彻大悟不再乱认祖宗了,我皇帝都当了还不是名人吗)他没意见,不管在中央还是地方做官他都惟命是从。
即使是李世民将要鞠躬尽瘁的时候,还是因为要保护李唐江山怕比较稚嫩的娘娘腔李治降服不了两朝元老功劳资历大大的有的李勣而吃亏,有意发配他去边远的叠州做都督,以便以后让李治作为“重磅礼物”再调他回中央工作并任高职作为笼络,如果他不从就干掉他了事。小李居然也玩了类似于“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把戏来了。
李勣是何等冰雪聪明之人,这个在小说、戏曲和影视里被歪曲为“牛鼻子老道”诸葛亮式羽扇纶巾的“狗头军师”型(比李道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物何等大智大勇,这点小动作哪会迷惑了他的心性(如果是尉迟门神就另当别论,可能会大吵大闹一番),立马就调转马头去叠州上任,连家门都不入老婆孩子也不告别赠言了,好像怕去迟了这“肥缺”被人抢了去似的,或者就是怕李世民突然良心发现又硬留他在京城当国防部长似的。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大有大公无私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治水大禹的遗风,一心为公的典范也。
其实李勣虽然个人品行可昭日月,还被皇帝改了姓(这个待遇倒是没多少人享受得到,皇帝当然也不会无耻到整天狗拿耗子帮人改姓的,他公事多,要临幸的爱人更多),应该是比较受到信任的,不过查实他在中央工作的时间很少,大都是做封疆大吏的多,归顺大唐后,他镇守并州一共十六年,苦心孤诣,和胡人斗智斗法,令行禁止,四夷臣服,号称唐朝边境的最坚固长城。李世民曾大发感慨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边疆长城”之名就是这样来的。他可谓是一头革命的“老黄牛”,任劳任怨的好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决不向最高领导伸手要权,指到哪打到哪,保持和中央高度一致,从来没有自恃功劳大和领导讨价还价,所以受到了领导层的充分肯定和放手让他做边防工作而不会叛变。
其实李勣这样做,当然有他的深意,从这些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的妙招来说,他无愧于“牛鼻子老道”之军师形像,只因为他是出将入相的全能冠军,甚至打仗的成绩还盖过了他当军师的才能,所以人们就认为他不是一个正宗合格的军师,这个问题确实可以商榷。至少他深刻分析了自己在中央上面没过硬的人“罩”着,因为他既不是皇亲国戚又不是秦府嫡系,所以乐得在外面“山高皇帝远”地窥视京城的龙虎斗,以免落入权力斗争漩涡不能自保,多么棋高一着的计谋,绝对堪称军师之神来之笔。
虽然这看起来失于圆滑,成了首鼠两端的见风使舵之父,但基本上也是无可厚非,就如长孙无忌那样的处心积虑要夺取最高领导权的积极参与又怎样?最后还不是被武女皇当祭旗人物不得善终?倒是李勣“清静无为”还能集“功、德、寿”而终了百年,谁政治智慧高一点呢?这个问题还真是难说 。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
跳出权力漩涡的李勣,绝对更象是悠闲摇扇观看罗马斗兽场里杀得腥风血雨惊天动地的龙虎相争(包括李世民)的高人诸葛军师,他才是最赏心悦目的残酷政治游戏的最大最成功的超级玩家,游刃有余啊。
李勣作为军师形像的另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他很能知人善任,有一颗独到的发现人才之心。早在瓦岗寨做山大王之时就慧眼识珠发现了后来如日中天的魏征是才俊,并极力结交英雄豪杰(从这个看他倒有点江湖老大的风范),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李勣的知人善用还表现在一些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小事上,正所谓见微知著从小处入手,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令人不易察觉却已注上了关怀和赤子之心,和风细雨就是这种十分舒服的感觉吧?他很注意帮助有才之人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正所谓取长补短谆谆教诲啊。
在镇守并州的时候,有一次李勣入朝见主,被他发现有“今之管(仲)、萧(何)”之才的张文瓘(也就是抓刑狱工作搞平反昭雪很有一套以至于调任后曾被犯人哭泣说可惜的正直之人)等三人为他饯行,李勣分别赠给另外二个人佩刀与玉带,而对张文瓘却一无所赠。张文瓘不解其意甚至感到受了冷遇,有点委屈的样子,李勣连忙解释说:“子无为嫌。若某,冗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意思是说你张同学已经是才高八斗基本没有缺点了,还需要什么东西相赠来规劝你呢,说得张同学心花怒放差点没拥抱亲吻可爱的师傅,最后在爱才的李勣的的通力举荐下,迅速窜红政坛,成了新星,最终在高宗朝代张文瓘位至宰相,位极人臣,成为家乡清河一宝。
以下还有一个李勣知人善用并用其所长的一个感人小细节。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记载:“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窦)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勣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李勣果然是出名的老好人,这话也果然有点和稀泥的嫌疑,不过平和友善的言语也果然是透露了李勣肯定别人长处知人信人的宽阔胸怀,因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无完人,大家各有优点,谁也不能穷尽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伟大如李世民。只要能充分开发其优点并放手去用就是了,这方面春秋战国的猛人孟尝君就做得很好。
李勣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会见好就收。他很知官场的那种“盈满则亏”的著名月光定律,所以总是在位高权重春风得意之时突然见好就收请辞,常使皇帝遂不及防又感动不已。难怪李世民割自己的胡须烧成灰为他治病,他死了以后李治还哭成了泪人儿,七天不上朝,如丧亲父。和李靖堪称是“老狐狸”家族的双峰啊。难怪唐肃宗称他们为历史十大名将之一,不管脾气、本事、处世哲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同一个爹所生呢! 所以李勣也是一个很会撒娇的人,以他的聪明劲应该是知道龙须对治病不会有太多帮助(就像小李的长寿金丹不能助人长寿一样),他只是故意合理向皇帝撒一个无伤大雅的娇(胡须反正会疯长,举手之劳了),以便拉近和皇帝的距离,强化他们之间的默契,还给皇帝一个布施天下造福生民的正面形像和佳话,让史官给小李更高的历史分,小李当然没有不从的,唉!高人就是不同,连拍领导的马屁都不同凡响,服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5f3a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