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成因

2023-01-03 00:2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成因》,欢迎阅读!
成因,青少年,行为,心理,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心理成因

作者:范爱萍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05

一、家庭背景与父母教养方式 1.经济与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犯罪的社会理论就认为社会阶层和贫穷是解释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随着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诸多研究表明:贫穷是青少年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经济情况较差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成为罪犯。贫穷带来了家庭地位上的低等,低收入的家庭很难满足青少年的物质需要,对于心性不成熟者来说,家境的贫穷使得他们不能与同龄人相比,心中的不满与愤恨会使得他们作出报复富裕者家庭孩子的反社会行为。并且,正是由于家庭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某些青少年为了不在同龄人中丢脸无面子,加上心智尚未成熟,无畏于法律道德的约束,主动做出一些诸如偷窃、抢夺、滥用毒品等反社会行为。 再者,经济水平的低下可能使得子女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相较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到外国留学,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为了早日出来赚钱,过早放弃学业,文化达不到一般青少年的水平。处于这种状况的青少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所接受的教条法规也不完善,从而不受约束而做出一些反社会行为。 2.家庭结构与父母教养方式

毋庸置疑,父母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美国官方数据研究表明,青少年犯更可能来自于父母离婚或分居的家庭,因此,单亲家庭(破裂家庭)更要为青少年表现出反社会行为负责任。单亲家庭使子女从小不能接受到正常家庭的父母教育,父亲或者母亲的单方面教育多,令子女感受不到另一方的温暖,容易使他们产生偏于正常轨道的想法和行为。 先来看之前所提到的贫穷问题。贫穷影响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受贫困困扰的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教育和抚养孩子,更倾向于采用专制的、胁迫的教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直接、迅速且易于实施。与强调耐心细致的教养方式相比,该种教养方式需要的时间精力更少。这样的家长为子女提供了一个负性行为榜样和暴力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孩子也更容易做出暴力行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会认为要想获得经济和地位,只有通过对他人的暴力和专制来实现。

父母的教养方式除了民主型外,专制型与放任型皆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专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很严,动辄就打骂,使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焦虑与恐惧的情绪日益严重。为了避免犯错受罚,孩子可能采取说谎蒙骗的方式欺瞒父母。长此以往,子女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感情也越来越淡,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走向堕落。而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型的家长对子女溺爱迁就,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自私等不良习性,让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听他的,做人可以不劳而获,从而做出一些有违道德法规定的行为。

二、学校与同伴群体

研究一致表明,同伴交往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主要、最稳定的预测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群体的良莠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关键影响。青少年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周围人的诱惑不能清晰分辨,是非黑白亦辨别不明,此时的青少年最易受外界影响,做出反社会行为。并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最喜欢模仿他人,如果他们的同伴群体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他们会做出模仿行为,如吸毒。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不是朋友吸毒让他们在认识上觉得吸毒是正确的或是安全的,而是很简单的因为朋友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 校园这个大环境也是造成青少年失足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群体,在这个集体中,他们希望获得爱和归属感,在学生阶段,无疑就是班级。班级中,派系现象常有发生,孩子通常以学习好坏来决定同伴群体,这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就是非常不公平的,同班同学会看不起他们甚至挖苦他们,使得他们所渴望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会觉得周围的人都不了解他,都是他的敌人,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步脱离团体,距正常的轨道越来越远。此时,他们极易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混在一起,渐渐走向堕落。

不仅如此,学校本身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因素。某些老师的一些错误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教师通常会犯偏心的错误,他们偏爱学习成绩好、生性乖巧的学生,而对于成绩落后的顽劣学生,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放弃等负面情绪。他们对于这些学生不闻不问,缺乏情感,不去同他们交流,不想帮助这些青少年找到让他们重归正道的方法和措施。不仅如此,有些老师还做出体罚、辱骂等错误行为,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让青少年觉得连教师这样的优秀社会角色都对自己表现出不良行为与态度,更加深了这一群体对自己的放弃心理。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被老师与学校放弃,自己是没有任何希望的,自己的成绩差、品行不好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下去,形成恶性循环,青少年本身对自己失去信心,教师也不采取任何手段和方法,不尊重青少年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从而在青少年心中埋下阴影,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反社会行为。 三、社会与大众传媒

社会环境在个体内标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前文中提到的同伴和学校环境。社会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方面莫过于社会文化,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与举止行为,而这些就是通过大众传媒表达出来的。

大众媒体的受众定为广大公民,所以他们在信息选择和制作上都是以广大群众为对象的,其中包含着很多成人文化的不良因子。媒体通常会报道一些犯罪事件来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刘海洋事件药家鑫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媒体当然是想让世人以此为警戒,起到警世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的确,这样的宣传是可以让民众们引以为戒,但是,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言而喻。青少年时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虽然他们也知道那些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心中的蠢蠢欲动和新鲜感让他们有了试一试的念头。

如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复杂多样,广播、电视、电脑、手机,通过这些渠道,青少年可以接收到国内外的各种信息国外文化氛围与国内有异,很多外国人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之事,这些事大都夸张地博取人们的注意力,却罔顾道德法规,但是其独特性、新颖性还是让青少年们欲罢不能,渴望成为其中一员。

再者,刑侦犯罪题材影视作品一直是导演和编剧们的心头爱,不管在亚洲还是西方,这类作品都是收视率和票房的保证。青少年常接触此类作品,必定引起不良影响。青春期的行为模式是建立在童年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并为成年乃至终身表现。在物质生活已高度发达的现实生活中,青春期的迷茫与虚空,若没有正确的导向,往往会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出来,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感知判断,最终走向暴力犯罪的道路。一般说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分不清影像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差距,甚至会误以为这就是现实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或是对周遭世界产生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或是会变得对他人的疼痛和感受愈发麻木,缺乏基本的同情心理;或是在对角色的认同和沉迷中形成一种暴力价值观。遇事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影像世界中的规则和思维模式挪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容易激发争端,甚至酿成惨祸。青少年阶段具有焦躁、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使得该阶段越来越成为孕育暴力的温床。青少年很难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联,记住的只是静止的暴力画面。他们若是想象到暴力镜头可以解决问题,在遇到相似问题时,就会模仿暴力镜头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方法来解决问题。青少年由于与客观现实隔绝,且长期受到暴力画面的潜移默化影响,因而容易导致产生这样的错误观念:暴力很普遍,暴力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因此,这种青少年做出反社会行为成为必然趋势。

青少年形成反社会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笔者在此处的分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他们的心理应当引起每个人的关注,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努力,让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可以得到健全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解放邮局0901信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57ce0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