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施瓦布实践性课程思想的启示》,欢迎阅读!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思想的启示
摘 要: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在批判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实践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借鉴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思考高职课程开发、促进学生职业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 高职课程开发
课 题: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论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生成和培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课题编号: 13C564),主持人:雷小波。
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J.Schwab,1909—1988)是美国课程论专家。在十余年的课程改革运动中,他在批判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弊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性课程思想,完成了对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的跨越,实践性课程思想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显然,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如何科学借鉴施瓦布的课程理论,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人格的养成,培养出社会所期待的合格的“职业人”是值得高职教育者们加以关注和研究的、关乎高职教育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的颇具价值的问题。
一、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价值取向——实践兴趣
施瓦布批判了传统的课程模式指向学生最终学习目的的根本弊端,指出其关注的是课程的目的、结果和行为控制,体现课程取向追求的是技术兴趣。这种教条式的理论体系束缚了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施瓦布提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景出发,在现实的场景中探究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的方法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经验的晋升。所以他的实践课程关注的是实践过程本身,注重手段、目的、过程的合一,体现的是课程价值的实践兴趣。
2.课程的开发主体——教师和学生
施瓦布明确提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的主体,反对将教师和学生独立于课程之外。他反思了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决策权是由课程专家、行政部门所把持,而产生实际效用的主体——教师和学s生却被剥夺了自主性和主导性,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成为被动的执行者而非主动的制定者。这样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师消极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师生全都被教材、被课本所奴役和固化,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施瓦布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提倡从理论研究课程模式向实践课程模式转变,让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主观能动地根据自身爱好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质疑教师所提供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师生只有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
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学生连同教材与环境构成了实践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这四个要素持续作用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之中,实现课程的教与学之间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最终达到动态的平衡。
3.课程的开发策略——集体审议
集体审议的目的是基于不同角色人群,根据自身问题对课程可能产生的不同认识的相互妥协,它贯穿于实践课程的全过程。施瓦布认为,集体审议应该是建立在以学校为中心的,由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课程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社区代表组成的,针对课程问题而成立的小组。课程集体审议的重点应该放在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上,谋求课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课程决策和课程行动上达成一致性的理解。另外课程的集体审议不仅是课程情境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与其他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利益,符合各方的需求,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4.课程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施瓦布认为,行动研究法动摇了传统课程专家的“课程霸权”地位,有效解决了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倡导并鼓励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实践者也是理论的研究者,将这两种角色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实践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启示
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尤其是与主要培养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强调学术性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原本是和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性”使得它直接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其人才规格要求更多地侧重于具备能具体地从事某一类职业群或者岗位群的工作的能力。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很好地把成熟的、规范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物质财富或者给社会提供各类服务。所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找到职业并通过自己的劳动赖以谋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是高职教育的宗旨所在。
但反观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弊端和问题依然明显。“学科中心”的课程指导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虽然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广大的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做了诸多努力,力图打破高职课程学术中心的现状,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改善,但整个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脱节甚至不协调,相应地给课程改革和开发造成了消极影响。所以,研究并借鉴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思考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
1.科学定位,关注实践
如前所述,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主要是着眼于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操作、技术和管理各个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职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为高职教育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高职课程应该科学定位,关注实践。课程开发和实施都必须从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总目的出发,全面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摒弃“学术中心”的课程指导思想,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重视开发学生应有的、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人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1a92ff48d7c1c709a1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