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送别诗中的“黄昏”情结

2022-04-25 10:16: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送别诗中的“黄昏”情结》,欢迎阅读!
诗中,送别,情结,古人,黄昏
古人送别诗中的“黄昏”情结

作者:田建红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8



复习古诗词发现一个现象:古代送别诗中凡是点明时间的,绝大部分都是在黄昏。作者为什么喜好傍晚或者黄昏这个时间点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与通过写傍晚特有的意象渲染离别氛围有关

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可虚构的,傍晚可写的意象比较多,落日黄昏很符合离别气氛,所以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月亮”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对的气氛,才有对的诗。对古人来说,离别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而黄昏、月色、落日恰好可以加重这一气氛。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落笔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原因二:与古人送别的方式有关

古人应该也是选择在某一个良辰吉日的清晨出发的,只是古代交通不发达,一旦别离,短时间内将很难再聚。亲戚朋友重情重意,便一程又一程地送下来,遇上五里短亭十里长亭的,就准备筵席再痛饮一番,继续抒发离愁别绪。古人送别,常常到“十里长亭”饮饯行酒,故有“饯行”一说。这顿饯行酒,惯例是选在午餐,文人雅士饯行,饭是要吃的,但酒也不能不喝。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寄怀,寓相勉之词以寄意。”这一说法为众多诗作证实。岑参《送杨子》:“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温庭筠《送人南游》:“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诗人酒杯中装载的是浓浓的情谊。酒大量出现于送别诗,主要是因为酒本身具有沟通情感的”情结作用,诗人们把酒作为表情达意的上佳载体。饯别时边吟诗边饮酒,依依不舍,时间就长了,直等到红日偏西,方依依惜别——这样也更显得情真意切!故而,等到正式“握手告别”之时,往往“日暮”也!

原因三:与古人出行的交通工具有关

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轿、船等。而作为古人常见的交通工具的船,就成了诗人吟咏的对象,亦成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柳永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那么送别诗词中为何选在傍晚时分乘舟出发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顺风,俗话说,顺风好行船,若是风向好,夜路也是值得的,何况有月光照路,有星辰可以指明方向。如陶翰《早过临淮》:“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二)晚潮给力: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涨落现象。潮汐造成海洋和港湾口积水深度的改变,并且形成震荡的潮汐流,因此沿海地区潮汐流对航船是很重要的。如罗隐《秋江》:“秋江待晚潮,客归旆旌摇。”(三)便于休息:既然喝了一天的酒,想必也是酩酊大醉,那么在傍晚乘舟出行,既可解酒,又利于行程。一睁眼可能就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00941cc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