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 册《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欢迎阅读!
学 科 电 子 备 课 教 案
第 学 科 教学 内容 教学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 方法 与手段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 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JP3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准字音
怒号(háo)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塘坳( 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恶卧(è)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PPT课件
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备 课
授 课 时 间
第 18 周 7月7日
42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 册) 教 师
24 《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
积淀
。
目标 2、了解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重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难点: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教师介绍背景、难字词音
学生掌握背景及难字词音义析课文线索。
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点明
义。 并分
丧乱(sānɡ) 广厦(shà)辗(niǎn)通假字
叱(chì) 系(jì)
大庇(bì) 突兀(wù)
车辙(zhé) 两骑(jì) 敕(chī)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同“碾”,轧)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
文言句式 ——秋天漠漠向昏黑(介词用作动词,接近)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动词用作名词,价钱) 手把文书口称敕(动词用作名词,指皇帝的命令) 新课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 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首古诗,相信风景这边独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
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 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文本探究】
1.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
济世情怀。作者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
教学 设计
秋风破屋(写景记事)
群童抱茅(写景记事)
屋漏秋雨(写景记事) 期盼广厦(直抒胸臆)
了解《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
教 学 反 思 参考 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fe4901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