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兰亭集序复习学案》,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复习学案
一、课本知识梳理: 1.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岁在癸( )丑 ②会稽( )( )山阴 ... ③修禊( )事也 ④流觞( )曲水 .. ⑤放浪形骸( ) ⑥若合一契( ) . ⑦临文嗟悼( )(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列坐其次 ( ) ②信可乐也 ( ) ..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 ④不能喻之于怀 ( ) .. ⑤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 ... 3.下列红色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 ) ┗ C 放浪形骸之外
┏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B沛公北向坐 ( ) ┗ C望洋向若而叹 4.默写
是日也, , 。 , ,
, ,信可乐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 , , 。 二、“之”的用法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不晓得将军宽待我到这个地步啊!)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一个是不通晓断句,一个是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就好象拿肉去投给饿虎,那会有什么成效呢?)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轰隆隆的擂响战鼓,兵器与兵器相互接触后,有的士兵丢掉盔甲拖着兵器就逃跑了。)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霎时间,烟火满天)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
- 1 - / 3
三、(12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
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1)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①。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2)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徵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3)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② 为调剂,
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
(《清史稿·李文耕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
②以乱易垫,不武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①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 D.①山东民气粗而性直 ..
②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李文耕直接“为百姓做实事”的一组是( )
①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 ③功民兴蚕,建义仓备荒
③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 ④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 ⑤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 ⑥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 )
A.李文耕出身贫寒,极具孝心,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以知县身份到山东后,就B.李文耕从政,强调做官要以勤为本、以身作则。肃清盗贼,他亲自到盗匪多的地C.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清讼息盗,疏通河淤,扶持农桑,建义仓备荒,同时整D.调任贵州后,由于地方贫瘠,李文耕心生懈怠,希望朝廷重新调动自己的工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假回家奉养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守孝期满,才补上了邹平知县。 方去巡查、去追究;治理河道,修筑防水设施,他都一定亲临现场。 治盐业弊病,严肃吏治,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深受老百姓好评。 因为朝廷要考核官员政绩,他除水患,教纺织,劝导民众重视伦常。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3分) 译:
(2)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3分) 译:
(3)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4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尚教化 .
尚:风尚 夙:早 薄:轻视
B.宣宗夙知其名 .C.重利而薄伦常 .
( )
D.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 挽:扭转 .
( )
A.①以官累,不得归 .
B.①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译: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
- 2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b0e9be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