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小论文

2022-09-20 11:0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哲学史小论文》,欢迎阅读!
哲学史,中国,论文


浅读孟子哲学思想

混合1102 1100000219

作为儒家孔子之后的另一位闻名于世的思想大家,孟子的哲学方面的思想造诣至今仍然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本文将从孟子的哲学思想介绍及其对当世人们的可借鉴之处进行阐述。

个人认为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我认为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我们在中学时期就学习过这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

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孟子还非常重视修养。在心性修养方面,孟子从“性善论”这一根本思想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贵在一个“养”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体系。

在生死问题上,孟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他继承、发展孔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生与义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就应该为坚持仁义节操而献身。

孟子的舍生而取义的思想,高扬了人的不可屈服的人格尊严,积淀为中华民族刚键有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人生攸关的紧急关头,成为无数志士仁人坚持节操、抵御侵略、英勇献身的道德精神力量。 在当今中华民族奋进崛起的过程中,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应该有着更高层次的“善”的追求,赋予“善”更广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吸取上述孟子思想的精华,对我们今天腐败现象的治理以及自觉抵制腐败思想、拜金主义作风、享乐主义作风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追求天人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孟子思想体系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孟子继承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的做法,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主张。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呢?孟子也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环境、应时而为的根本方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其中,“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有明显




的环保措施的性质。今天,我们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强调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使得国家、社会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进而达到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的目的。

总体上来说,孟子已经克服了很多当时他所在社会环境的局限性,虽然有部分的思想在目前看来可能未必正确,但是孟子的大部分思想还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对于社会现象,人理世故具有非常深刻和超前的认知,因此,孟子的很多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样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可以有很多借鉴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ae713f76c66137ee0619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