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袁牧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读!
袁牧是哪个朝代的
袁牧是哪个朝代的 清朝。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风格特异而闻名。曾自谓“孔郑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他好咏,好色,好钱,好游,好友,好花鸟泉石,不愿“为大官作奴”。在江宁(今南京)任上建得随园后,思想“使吾官于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因而辞去官职,“竟以一官易此园”。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
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
袁牧的随园
清代著名文人、大才子袁枚,乃诗坛“性灵派”领袖。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乾隆四年(1739年)考为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步入仕途。三年后离开京城,赴沭阳(今属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等地担任知县。袁枚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勤于治政,所获声誉较佳,但封建官场约束羁绊多、恶习根深蒂固,故对于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官员来说,内心世界的矛盾、烦恼和苦楚,在官场上究竟又能向谁倾诉?
乾隆十三年(1748年)冬天,无意仕途的他辞官归里,终于离开了充满是非和倾轧的当时官场。之前因其曾在古都金陵做过官,十分喜爱当地山川秀色和人文氛围,故在相中了该城内小仓山(今五台山)麓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园墅“隋园”后,遂以“三百金”购为己有(袁枚《随园记》)。相传该园故址早先为明末文人吴应箕寓居金陵时的私家园墅“吴氏园”,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后来购得并予改建。后来又因曹家获罪,该园被雍正朝廷没收,划拨给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所用。
袁枚接手随园之际,“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袁枚《随园记》),呈现出一片荒败景象。他对此进行了精心规划整修,还将之更名为“随园”(寓意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经过袁枚精心打理,该园环境变得更加清秀幽寂,风光十分诱人。这些在袁枚的《随园记》等相关文献中多有记述。后来他又在《隋园诗话》中写道:“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袁枚辞官退隐、卜居随园将近50载,修身养性,怡然自乐,该园遂成了他心中的'诗意栖息地。“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袁枚自题个人书斋对联)。从昔日文人相关诗文典籍中还可知,随园内曾有金石藏、环香处、小眠斋、峻山红雪、香雪海、群玉山头、绿晓阁、柳谷、牡丹岩、菡萏池、双湖、渡雀桥、澄碧泉等20余处迷人景致。袁枚小仓山房所挂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随园图记》,亦名《随园图说》),似若神来妙举。当时一些文人骚客也常来此,与袁枚一起文宴雅集,放飞心绪。现存不少昔人吟咏随园的诗文等皆朗朗入耳,脍炙人口。该园重新葺治后,还一度成为古都胜境。昔日每逢春秋佳日,慕名踏访者络绎不绝。故民国陈诒绂《金陵园墅
志》追述:“因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人”(民国陈诒绂《金陵园墅志》卷上)
晚年袁枚寓居随园期间,有时亦外出观山游水,不少所见所闻所感都留存在他的著述中。多才多艺的袁枚毕生撰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新齐谐》《随园食单》等著述,在文艺、评论、美学、饮食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与赵翼、蒋士铨并誉为乾隆年间“江右三大家”,屡为后世所赞。寓居随园期间的闲情逸致生活,对袁枚来说确实很有意义。假若他继续留在官场谋事的话,或许中国文化史上又将缺少一位杰出的文才。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82岁的袁枚在金陵仙逝后(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十三《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就随缘安息于该园之畔。斯人已逝,随园尚在,后来随着沧桑变迁日渐圮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时期,占地220余亩的随园被平垦为田,这一金陵私家名园最终不存于世。笔者在昔日文献中尝见过多帧反映随园的历史图画,除了与袁枚同时代的画家汪荣绘有《随园图》画卷(现藏于上海同济大学,参见陈从周著、张竟无编《陈从周说园林》)外,袁枚族孙袁起后来亦据历史和记忆整理,绘出《随园图》画卷,使得这一名园的秀丽景致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我们静心品读袁起的《随园图》画卷,但见昔日园内的亭轩阁廊,依山势而建,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林木花草,清秀葱郁,借景生境,别具妙意。悠然登访南楼,启窗纵情四眺,感慨八面来风:钟山、鸡鸣山、清凉山、四望山、卢龙山、莫愁湖、玄武湖、冶城、长干塔、雨花台金陵山水诸胜尽收眼底,令人沉醉于山色乐趣之中,尽享林泉幽胜清福。该园的另一特点是不起墙垣,深融于山野间,附园还有水田、菜畦百亩,四季景色变幻,相映成趣,颇具田园风韵。《随园图》左侧除有袁起的跋语外,右首还题有“随园图。同治乙丑(即同治四年,1865年)仲春日,袁起画”的款识。袁起还在《随园图记》中将该园春日胜境娓娓道来:“入大院,四桐隅立。面东屋三楹,筦龠全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随园图》作者袁起(生卒年不详),号竹珪(一作
“畦”),自幼承继家法,随父袁烺习画,尤擅山水小景。他在该画创作中采用俯瞰视角及近乎“白描”(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意指只用墨色线条精心勾描所绘形象而不施加色彩的画法)的手法,严谨构图,精工细写,用绘画叙事方式倾情描绘昔日随园的形胜美景。“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袁枚自题的随园对联),如今人们欣赏该画卷时,仿佛依然能够感悟到故园的鸟语花香,以及文人骚客的酬唱袅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56390c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