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附鉴赏—阅读题答案

2022-12-11 07:04: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宿王昌龄隐居》附鉴赏—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
王昌龄,隐居,鉴赏,答案,阅读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参考答案:

宿王昌龄隐居①

10、〔1〕宿字,写花影象安睡在庭院中一样〔1分〕; 滋字,写

〔唐〕常建

出了苔藓在滋长扩散〔1分〕;默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1分〕;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静寂而不乏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生气,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1分〕。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2〕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到这里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2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分〕。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1分〕〔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

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喊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

附诗歌鉴赏:

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4分〕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

(2) 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怎样的思想?〔3分〕



1 3

《宿王昌龄隐居》附鉴赏—阅读题答案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但在出仕后的经受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略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全部?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识,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闻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困,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

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分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旧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默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由于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密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又默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盼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31b4da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