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2023-03-01 13:2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措施》,欢迎阅读!
医护,危害,防护,因素,措施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防护措施。 【关键词】 精神科 医护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下,面对的是思维贫乏、无自知力、表情淡漠等的特殊的服务对象,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职业危害。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危害

1、遭受攻击受伤。精神病医院是职业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场所。经调查,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过病人的暴力攻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医护人员中护工负责制服患者冲动;护士负责照顾患者日常生活及服药、注射等;医生负责病人诊断与治疗、出入院等。最易受到攻击的是护工,其次是护士,医生则相对较少,一般患者不会伤害医生,但有时会遭到被害妄想症患者的攻击[1]。很多攻击行为与病人愿望不能得到立即满足有关。65%左右的病人采取拳打脚踢、打耳光、抓、咬、泼粪便(或热粥、热水)等攻击方式,约有25%病人借助器械比如桌椅等攻击,不到10%的病人采取言语威胁的方式。

2工作强度大受伤。精神病院大多封闭管理,医护人员照顾患者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常生活、治疗、护理等,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容易造成腰部或手腕扭伤;另外,在制服患者冲动或制止患者攻击行为时,也非常容易受伤。

3、容易被针刺伤。在注射治疗时,有的患者不配合治疗,护士容易被针刺伤,可能感染血源性疾病。而大部分精神科护士缺乏针刺伤的防护知识、防护意识。经对本市各精神病院102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7位护士曾被针刺伤,69位曾被患者攻击伤害过,62位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71位护士认为针刺伤能危害自身健康,49位精神科护士对针刺伤后伤口的正确处理程序不是很了解;64%的精神科护士不知道或部分知道针刺伤后应采取的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43%的精神科护士认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55%精神科护士发生针刺伤后会紧张、害怕,不是很清楚处理方法。

4、院内感染风险大。精神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医护人员负责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由于房间和医护人员都比较紧张,众多患者会居住在一个房间里,活动空间小,空气流通不畅,而对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比如肺结核、肝炎等)又无法完全隔离治疗,这样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 二、心理健康方面的危害

1、心理压力大。精神科医护人员长期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面对自知力和思维缺失的精神病患者,面对各种影响自身安全的职业危害,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高度敏感状态,再加上生活不规律,工作要求高、强度大,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精神科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会产生失眠、焦虑、抑郁、害怕、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状况,有的甚至影响了家庭婚姻生活。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38%,焦虑情绪有20%25%[2]

2社会地位低。综合科医护人员容易获得病人及家属的尊敬和理解,社会位较高,而精神科医护人员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精神病患者治疗周期长,效果差,容易反复,难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而如果在工作中没有满足患者或家属的要求,还容易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谩骂和攻击,医护人员会因此降低工作热情。另外,精神科医护人员缺少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支


持,工作风险程度高,待遇低,缺少职业安全感。 三、对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防范措施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已经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和医院管理层及医护人员本身的高度重视。

1、院方要加强管理。院方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 避免医护人员工作受到职业危害,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对医护人员要加强法律教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敦促大家知法、守法;鼓励医护人员爱岗敬业,提高业务技术能力;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的护士)加强专业防卫技能训练,加强精神科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和培训,杜绝医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个人要增强防护意识。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要增强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学习和防卫技能训练,避免不安全行为。避免在患者情绪不稳时注射,以免被针刺伤;注意消毒和防护,避免院内感染;一旦被刺伤或感染,要立即采取措施治疗;注意防范患者的攻击行为,避免被伤害。

3、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掌握与患者的接触及沟通技巧。精神科医护人员要温和、冷静、真诚地对待病人;要关心和尊重病人;要争取病人合作,配合治疗;从而消除或减少对医护人员的抵触和攻击。 4、预防患者攻击行为。预防患者的攻击行为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精神科医护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要正确地掌握精神病人的病情和特点,了解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变化情况,作出正确的治疗护理诊断,制订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

对具有幻听、幻觉、被害妄想、不协调性兴奋、自知力缺失、行为反常、既往有攻击史等高危症状患者要实施重点监护,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对正在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要迅速有效地控制[3];被有报复心理或存在被害妄想、钟情妄想的患者当做针对性对象的医护人员要尽量避免单独面对患者;值夜班中,护士巡回应提倡双人制,以相互照应;多方面了解病人的需求,减少一切激惹因素,稳定病人的情绪;全面采集新患者病史,高度重视新患者的病情,防范意外事件发生;万一遭受攻击时要随机应变,其他医护人员要积极协助制服病人。

规范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杜绝职业行为过失,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加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从恶劣情绪中解脱出来,主动配合治疗。对恢复期病人应开展工娱、康复治疗与护理和针对性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转移注意力,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5、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安全设施,病房要安装警报系统和监控系统。加强病室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的收集与管理,加强新入院或请假归来的危险品检查,及时消除危险因素。精神科重症监护病房、集体活动场所,桌椅应固定不能移动,使其不易被利用作为凶器。

6、加强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精神科医护人员面对特殊工作环境及特殊的服务对象,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积极面对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不公平的事情,要拥有积极向上、达观、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各种心理困扰因素,努力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保证身心健康。


7、重视和尊重医护人员。社会各界和医院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和关注医护人员,围绕医护人员职业需求、生活质量开展工作,提高相关待遇,制定保护制度和奖励机制,增加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精神科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爱,为他们营造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相关待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风险,增强他们的工作认同感和职业安全感以稳定工作队伍,提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朱晓峰,张勇.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病人攻击的原因与对策.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9)875-876.

[2]蔡壮,高静.精神科护士职业防护现况分析.天津护理. 200917(1),1556-1557.

[3]钟颖,殷勤,王鸿健.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6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f255f6f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