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

2022-05-27 10:58: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曾国藩家训》》,欢迎阅读!
家训,曾国藩
《曾国藩家训》



一个人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也就认清了自己的方向。 很多人都说,男孩要穷养。

而实际上,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让孩子去见见世面。 见过世面的男孩,内心有方向,不迷茫,能吃苦,肯努力。 家长引导孩子见这三种世面,他们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01

见世界的宽广

老话说: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

一个人见过的天地越大,格局就越大,眼界也就越高。 有见识的男孩,长大之后,才能飞得高,走得远。

清末,在很多人还在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就意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 他请西洋的教师,教导儿子曾纪泽学习英语数学化学

长大后的曾纪泽,没有一点旧官僚的倨傲,以一个更开放的心态去看西方。 因为英文出色,他曾出任驻英、法大臣。

在出使期间,深入了解各国风土人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

这些经历,都让曾纪泽眼界大开,格局和胸襟远远超过同僚。 左宗棠曾夸他:中外倾心,于时局大有裨益。 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失利,曾家曾一蹶不振。

但是曾纪泽却凭出色的外交才能,屡屡建功,为曾氏家族挽回颜面。 随着清政府与西方各个国家交流的增多,曾纪泽更是成为晚清首屈一指的外交家。


很多时候,限制一个人的,不是能力,而是眼界和格局。 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孩子的未来需要他自己去创造。 带给孩子再多的财产,也不如让孩子去见识一下世界的宽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自己的渺小,才能憧憬更大的世界,懂得进取与谦卑。 02

见众生的苦难

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真正成事的却不多。 聪明不是资本,懂得吃苦,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 曾国藩是个很好的例子。

年少的曾国藩并不聪慧,他是一点点熬出来的。 别人不愿吃的苦,他肯吃,别人不愿下的功夫,他肯下。

光秀才,曾国藩考了七次,直到二十三岁,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侥幸入围。 而同时代的左宗棠,14岁就考中秀才,名列湘阴第一。 但是曾国藩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超越了左宗棠。

曾国藩日记、笔记、读书、写作,从三十岁开始,一直坚持到去世,几十年不曾有丝毫懈怠。 他对儿子说:

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仅是学习的苦,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曾国藩还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苦。 他规定: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小时候吃苦,苦一阵子;大了吃苦,苦一辈子。

天底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就,所有人都是慢慢吃苦,慢慢熬出来的。 舍得让孩子吃苦、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才是真正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03

见内心的坚持


见天地,见众生,终归是要见自己。

人活一生 ,去见更大的世面,去品味生活之苦,终究是要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周国平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自己最合适宜的位置,独一无二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当一个真正找到自己位置的时候,他们心无旁骛,耐心而认真,这样的人,内心自有一份充实和快乐。

曾国藩见到清朝吏治腐败,励志要重振朝纲。 他上书皇帝、湖南练兵、奔波平乱、支持洋务。 在三十岁认准这一件事之后,他一生都不曾放弃。 王阳明从小立志成圣。

无论是在平叛还是在贬谪,他都始终不曾忘记。 在九死无生的瘴气中,他终于得偿所愿,立地成圣。 孔子晚年著书立说,教育育人。

他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一个人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也就认清了自己的方向。 终其一生,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他们平静而幸福,笃定而勇敢。

人生匆匆几十年,一瞬而过,只有坚持自己的人,才能不浑浑噩噩,不虚度此生。 见世界的宽广,才能有进取的动力。 见众生的苦难,才能明白吃苦的意义。

见内心的坚持,才能不虚度此生,幸福而充实。

父母不能庇护孩子一辈子,给孩子再多的财富,也不如陪伴孩子成长。 开阔孩子的眼界,给他远行的翅膀,让他自己去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b971e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