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莲》赏析

2022-03-30 16:0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莲》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赏析
苏轼《莲》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原文:



【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①西湖泛野航。



旋②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佑(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被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三、翻译:

①抵:比得上。②旋:很快。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200312月第3)是这样解释的: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首先,""有两种意思,一是"抵达,到",参考书就是采用这个解释;二是"相当,能代替"。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二种解释。"未抵""不能代替,比不上""未抵西湖泛野航"意思是比不上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这样采摘的莲子就不是莲农担中的,而是西湖中的。这样,就和后文莲子带有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更相符。

其次,"旋折荷花剥莲子",参考书认为""(xuán)意思是"立即,随即",写出了卖莲子的莲农动作迅速敏捷,表现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但""(xuàn)还有一种解释---"临时()"。笔者认为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临时攀折荷花剥出莲子。

第三,从实际情况出发,莲子成熟,荷花也即将凋谢或已经凋谢。莲农卖莲子一般带着莲蓬,连荷花荷茎一起带着卖似乎不合情理。

最后,诗人买莲子和去西湖泛舟似乎并没有冲突之处。诗人完全可以买了莲子再去泛舟西湖。一边品尝新鲜的莲子,一边在西湖泛舟玩赏,应该更有诗情画意,更有乡野之趣。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理解为: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比不上我们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临时攀折荷花,剥出莲蓬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四、赏析:

《莲》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


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诗人连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在这平实的叙事中,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求购莲子的心情急切。"露为风味月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67a66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