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中几个常见多音字的读音辨异》,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言文中几个常见多音字的读音辨异
作者:周艳华
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5期
摘 要:文言文中多音多义字的用法比较复杂,文章以“间”“语”“还”“兴”“行”“说”几个多音多义字为例,阐述了既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不同的词性确定读音,也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语素)的不同构词特点来确定读音,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词的意义来判断字音,即遵循“多音字从义”的原则。
关键词:多音多义字;读音;从义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057-02
不管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都有不少的多音多义字,这为人们的阅读带来了一些麻烦。所谓“多音多义字”(俗称“破音字”),是指有两个或更多读音,而每一个读音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或惯用法的汉字。倘以“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概念来表述,“多音多义字”就是一形多音多义的汉字。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词性的不同掌握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如“中”字在充当名词、副词、形容词时读“zhōng”,在充当动词时读“zhòng” ;也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语素)的不同构词特点来掌握字音,如“为”字搭配“为民”“为国”时读“wèi”, 而搭配“以为”“为难”时读“wéi”。但多音多义字最根本的是根据词的意义来判断字音,即遵循“多音字从义”的原则。
《迢迢牵牛星》结尾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句中有“间”“语” 两个多音多义字。其中“间”读第一声时往往作名词用,表示“中间、房间、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意思;读第四声时常常作动词用,表示“隔开、间隔、使……不和”之意。“语”读第三声时有“说、话、语言、谚语或古语”几个义项,读第四声时表示“告诉”的意思。联系上文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义是“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又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是一水相隔的两岸,但他们只能含情相视而不得相互说话”。从文意上看,“间”是“相隔”“隔开”的意思,应读第四声“jiàn”。“语”是“说话”的意思,应读第三声“yǔ”。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间”也读“jiàn”,“还”读作“huán”。诗作的含义是“京口和瓜洲只不过一水相隔,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而已。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再说,我们可以从七绝的平仄来判断。本诗属于仄起式,首句押韵,按规定的格式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的“间”属于仄声,理当读“jiàn”。而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间”读作“jiān”,作“之间”解。
上面提到了“还”的读音,其实这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广韵》认为“还”是山摄删韵,“户关切”,又音旋。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也只有一个读音:“卷二 辵部还复也。从辵瞏声。户关切”按户关切,切出来的音就是“huán”。事实上,这个字古代只有一种读音,没有“hái”的读法。《尔雅·释言》注释为“还,返也”。在古诗词中,当然就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只有一个读音,没有“hái”这个读音,后来才赋予“还”两个读音。当它读“hái ”时,是副词,有几个义项:①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②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外有所补充。③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④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用在下半句里表示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作“尚且”。 ⑤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⑥表示早已如此。而读huán时,是动词,释义:①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如还家、还乡、还原;②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还击、还手、以牙还牙;③把物品交给原主,如还书、送还、归还、偿还。
可见,古诗词中的“还”从理论上讲应该读作“huán”。如“数风流人物,还(还是)看今朝”“人生如梦,一尊还(还是)酹江月”“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回头)戍边”“ 乍暖还(返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归来)”等。有些地方从现在的角度读“hái”理解似乎更好,但我们依然不能采取现代的读法,而武断地去弥补古代语言文字的不足,否则,这是有违古人意愿的,如“数风流人物,还(还是)看今朝”中“还”的意义虽与读“hái”时吻合,可我们仍然不能违背古时语言的特点去随意改变。例如,在古汉语中有许多通假字,我们在读音时不能按本字去读,而要读所通之字,如“读书百篇,其义自见(读“xiàn”)”“ 便要(读“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不知为不知(读“zhì”),是知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读“yuè”)乎”。
《诗经》常用的手法有三种:赋、比、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其中的“兴”有“xīng”“xìng”两种读音,在此处该读“xìng”音。对于“兴”字,《辞海》注释:“《诗经》六义之一,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王力《古汉语字典》解释为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由景衬托感情。《汉语大字典》认为它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省称“兴”。这些辞书都一致认为是第四声,与“《广韵》[xìng ㄒㄧㄥˋ]许应切”的看法是相同的。如此,陆游的《庵中夜兴》、高登的《病中杂兴》、辛弃疾的《卜算子·漫兴》中的“兴”都应读作“xìng”。
“歌行”,或称“七言歌行”,是唐诗的一种重要体式。“歌行体”诗中的“行”读“xíng”,有“乐曲”的意思。它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清人钱良择在《唐音审体》中说:“歌行出于乐府,然描事咏物,凡七言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中国诗歌原理》中则对“歌行”做了如下界定:一是采用的“……歌,……行,……吟,……行”这样的歌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诗题;二是大致采用作者个人的第一人称视点;三是作品主要表现意图大体上由作品本身来完成,表现手法由乐府的“多用寓意”变为“多用直叙”。据此,“歌行”中的“行”应读“xíng”不疑。
《马说》《师说》《捕蛇者说》中“说”应读作“shuō”。《古汉语词典》解释为:shuō①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如此。”②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兮,孰云察余之中情。”③言論;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④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⑤shuì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王万端。”⑥yuè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参考文献:
[1]王国彬.怎样确认多音字的读音[J].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6(3):39-40. [2]熊瑞华.教学千法以读为本[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3):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173793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