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2023-03-10 16:1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欢迎阅读!
七夕节,习俗,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夏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听说,七夕节发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即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实;唐朝王建有诗云:“衰退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历久不衰,代代连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等谨慎,首都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众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月朔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当时乞巧市场华盖云集,热闹不凡,的确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昔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恋爱故事有关。相传牛郎怙恃早逝,常受哥嫂凌虐,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策略,教他怎样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洗浴,藏在漆黑的牛郎溘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错愕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请求下,织女承诺做他的老婆。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糊口,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嘱咐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罹难时披上以求辅佐。老牛身后,伉俪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夏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举办的各类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法大多是女人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域的乞巧方法不尽沟通,但各有各的意见意义。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朴,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若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尚却异常风趣:七个要好的女人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别离包


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往后,她们聚在一路吃饺子,听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处所的乞巧节活动,带有比赛的性子,相同古代的斗巧风尚。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处所尚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月朔,将谷物浸泡水中萌芽,七夕此日,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智慧聪明;其后用面塑、剪纸、彩绣等情势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尚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抽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此日喜鹊少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现在浙江各地,仍有相同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类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可能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几多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繁茂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暗暗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获得快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柔美幸福的糊口,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疏散。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沐浴,若喝其沐浴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此日鸡鸣时,抢先恐后地去河滨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行使。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女人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体例成各类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萌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女人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细软,焚香点烛,对空敬拜,称为“迎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b97efb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