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中的“秋天”情结》,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中的“秋天”情结
春夏秋冬,时序而已,从理性上来说季节的更替无关悲喜,但是人们在抒发内心感受时往往和外界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现象以浓厚的感情色彩,于是春夏秋冬之景不再是纯自然意义上的春夏秋冬之景,春夏秋冬的更替也不再是纯自然意义上的时序更替,而是带有了不同的主观色彩。翻阅古典诗词我发现在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中人们对秋天的关注可谓情有独钟。
“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秋天意味着自然界中生命由盛转衰,甚至终结,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正如欧阳子在《秋声赋》中写道秋天表现在音乐上属“商声”,在十二律中属“夷则”,“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且古代多在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这样,秋天对人来说意味着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所以秋天的肃杀萧瑟、悲切寂寥之景更易激起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于是在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里就有了浓郁的“秋天”情结。
在传统的古典诗词里的“秋天”情结,更多的是“悲秋”。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代表。当年杜甫目睹夔州三峡苍凉空旷的秋景,想起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年老多病和壮志未酬,心中顿生出无限愁绪,用一个“悲秋”涵盖了其复杂的情感。而实际上,将凄清的秋景来表达内心的伤感情绪的情况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秦风·蒹葭》就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深秋清晨的图景,用以烘托作者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及的无奈和伤感之情。而真正将秋景萧瑟与失意悲伤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是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辨》),就制造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气氛,并在这一气氛中抒发幽怨悲哀的情绪。
尽管都有悲秋之情,但古人的秋天情结又因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又有所不同。
古典诗词里有相当部分诗以萧条的秋景抒发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功业未就之情的。学而优则仕,是历代大多数文人的心声,可是由于种种情况,仍然有相当多胸怀大志的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难甚至到老年而依旧功业未就,所以萧条的秋景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如乐府诗《长歌行》写道:“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人托物起兴,以葵生命易逝、河流一去不返来感慨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劝人惜时努力。在这方面即使素有隐士之称的孟浩然也不例外,他与友人在深秋时节登岘山时见到羊公碑,不禁喟然而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在诗中他以荒凉的秋景来烘托自己心情的伤感,“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暗示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再如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又郁郁不得志的弃疾面对“楚天千里清秋”,目睹江南秀美的山水也只能产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将满腔的热血化为无限的郁闷。
以凄凉的秋景来写离愁别恨更是诗家之长,柳永在《雨霖铃》里写到“多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aec7d6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