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例谈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欢迎阅读!
例谈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王文林
【专题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 【专 题 号】G391 【复印期号】2010年03期
【原文出处】《江西教育:教学版》(南昌)2009年11B期第28~29页 【作者简介】王文林,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作为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艺术概括最集中、思想感情最饱满、艺术想象最丰富、语言艺术最精美的体现。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起,在每一册的第一课都安排了一篇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或抒发对师长的敬爱(《老师,您好》),或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长城和运河》《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或描绘美好的童年生活(《让我们荡起双桨》《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些现代诗歌词句优美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然而,在这一文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看到了几种不容乐观的现状。 现象一:目标的单一(《我们爱你啊,中国》)
师:这首诗的第二小节写了祖国风景优美,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一生比较投入地读,但情感不够到位)
师:他读得还不够美,你能再读得美一点吗?练一练。 (另一生继续读这一小节)
师:还有谁能比这位同学读得更美吗? (举手者甚少了)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遍。再一起背一背这小节。 (以下几小节类似)
评析:教者过于注重诗歌含蓄的特点,仅把教学目标停留在美读诗文、背诵诗文上,最多在结束时说一说其感情精神,于是,整堂课上学生读得索然无味,课后也仅止于能毫无感情地背出诗歌而已。这样的诗歌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与技能上,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无从体现。 现象二:意境的破坏(《我们爱你啊,中国》) 师:“伟岸”和“高洁”是什么意思呢?
生:伟岸就是形象高大,精神伟大;高洁就是高尚纯洁。 师:为什么说松树是伟岸的,梅花是高洁的?
生:因为松树在寒冷的冬天依然挺拔苍翠,梅花在风雪中中依然开放。 师:为什么说中国有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学生沉默)
评析:教者对诗文进行过多的肢解,当做文章来分析,过于追究诗中原本朦胧、模糊的用词的意思,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学生说得口干舌燥,而留下的印象也许只是一些零碎的词语理解,同时也不容易激发他们亲近诗歌、学习诗歌的欲望。 现象三:思维容量的不足(《长江之歌》) 师:你怎么理解“巨浪荡涤着尘埃”? 生:长江的波浪很大,它能清洗许多脏东西。
生:我们用长江水能洗衣服,能洗菜,总之,我们离不开长江水。 生:长江水宁可脏了自己,也要帮我们,真是伟大啊。
评析:诗歌品赏过程是需要思维的,而思维是允许开放性的、有个性的。但是,教者将开放式的解读变为随意的解读,学生思维容量不足,思维质量在同一平台滑动,没有得到提升。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结合其特点,以《长江之歌》为例,谈谈教学设想。 一、目标:从单一到多元
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判读,即运用语言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说的是什么,是怎么说的;二是对接,即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三是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一种形式(如充满情感的朗诵、吟哦)对外抒发。如果用电脑的工作程序来比喻,第一层好像扫描,第二层好像处理存盘,第三层相当于调用输出。而在每一个层次的目标中都融合着语言能力、感悟能力,都有感情体验、审美体验。因此,诗歌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实现的过程应该是螺旋上升的。
下面,针对诗歌教学中最基本层次的目标——读,谈谈操作步骤。 1.读通诗歌。这一梯度的学习目标定位在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一遍达不到目标,可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推荐到全班展示。(同学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定位在正确、流利上) 2.读懂内容。这一梯度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理解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1)浏览诗歌:说说这首诗歌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长江的情感。
(2)默读诗歌,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结合诗句感知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无私奉献、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巨大,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诗句)
3.读出语感。这一梯度的学习目标定位在能读出诗歌的情感美和节奏美。古人读书讲究吟诵之道,吟诵得口到,心到,
情到。现代诗歌朗读更应该保持这种吟诵情韵,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1)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磅礴气势和慈母情怀,那么,我们就站在长江之滨,来赞美长江吧。 (2)你看到这滔滔东去的大江了吗?读吧。
4.熟读成诵。要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只有做到对其文字烂熟于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背诵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运用。背诵也要注意采用多种鲜活的形式,如个人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师生打擂台背诵等。
以上的设计,可以将诗歌教学的“读”做到有层次、目标多元化。 二、意境:从零碎到整体
品味诗歌的意境,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系统探讨。它能培养审美情趣,陶冶心态,丰富情感;能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激发鉴赏兴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培养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为了避免意境呈现的零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作如下设计。
1.想象情境。诗歌的艺术概括性很强,它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符号下附载的意象、深刻的哲理、流逝的音韵、跃动的情趣。针对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最喜欢的诗句想象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 2.感悟内蕴。学生谈对诗句的感悟。
3.评点赏析。针对诗歌的字词句等作出点评和分析。
一般说来,这三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能力与兴趣选择学习。请看片段。
师:选择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读着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个字、词、句,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把体会写在诗句旁,有能力的可做三项。
生:我最喜欢的诗句是“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冰川上的水不断地汇聚,最后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它像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横贯华夏大地。千里江水滔滔不绝东流而去。它流过的地方,庄稼油绿,鲜花飘香,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哦,柔情的长江水,磅礴的长江水,你给中华民族带来富饶和希望。
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觉得这句诗中“你”字用得好,可以看出作者把长江当做了朋友、母亲,读起来那么亲切,感到作者是那么喜爱长江。
师:是啊,一个“你”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和我们如此亲近。在这句诗中,作者为什么在第一分句用“走”,而在第二分句用“奔”呢?
生:因为长江水流得很快。
生:“奔”字让我体会到了长江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气势。 师:看,这就是诗歌的语言魅力所在,凝练含蓄。 ……
通过以上交流,我们可以看到,课文语言信息最丰富的部分、结构层次最需要揣摩的部分、思想内容最需要重点研读的部分,学生通过自品、互动已经有了提升,捕捉了意象,品析了字词的内蕴,自然领悟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整体的意境也就呈现在脑海中了。 三、思维:从不足到激扬
现代诗歌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伴以仿句训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还能学以致用,发挥艺术想象,写出生活感悟,抒发炽热情怀。在仿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容量得以加大,思维质量得以提升。在《长江之歌》一课教学的最后,可以这样设计:1.读全诗,找一找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你从__;你向__。你用__;你用__)2.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长江。也许学生对长江的体验感悟并不丰富或深刻,但他们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解;也许在学生创作的诗词中,有的文笔还很稚嫩,章法还很零乱,但他们是在用诗的语言表达着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着诗化的心灵。 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只要抓住了诗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即对语言指导诵读、对意境指导品味、对情感指导体验、对结构指导揣摩仿写,就能够走进诗歌的内核,感受诗歌的魅力。^NU1DA201005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a34fe0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