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2022-08-02 04:1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偶成》,欢迎阅读!
偶成
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中外抒情诗单元,诗歌在此前学过,所以学习时要前后打通,相互兼顾,有深入、有递进、有提高。

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能力(技能)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态度与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学习目标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本诗学习要回顾之前学习的戴望舒《雨巷》风格比较,这是后期诗歌学习任务

的特色。感情基调是乐观积极的,一扫前期阴郁迷茫的特点。

教学资源

PPT、戴望舒生平资料



教学情景

在优美的诵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偶成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2、难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及基调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复习回顾导入。

戴望舒,凭着一首《雨巷》,以“雨巷诗人”之名进入我们的视野: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其后期的代表作,也被称为“压卷之作”——《偶成》

二、了解作家作品

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本诗《偶成》作于抗战最后的岁月,那一段黎明前黑暗的岁月,被无数的人默默地承受,慢慢的想起,又淡淡的吐出。它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这样太束缚了《偶成》的境界,它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

三、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学生自读。个别读。 2、全班朗读。 【注意节奏】

3、提问:作品的基调?

师明确: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和坚定的。这是通过意象和相应的语词来营造的, 比如春天、哗哗、解冻、灿烂、微笑、明朗、呼唤、梦、花、好东西等。

四、赏析、品味

提问完成这部分学习内容。

1、诗中描写了哪些美好的事物?它们的寓意是什么? 2“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


3“这些迢遥的梦”在诗中指什么?它象征着什么? 4、本诗的关键句?作者是如何围绕它来结构全诗的?

五、总结全诗

本诗文字简洁平白如话,既是抒情诗,也是哲理诗。抒情诗,因为它洋溢着一股温暖,充溢着一种美好,抒发的是对理想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之情。哲理诗,它确实言说着一种辩证的道理,讲理想与现实,现状与想象,困境与美好的关系做了形象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完成《学习指导用书》P3P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8d0ac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