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课程简介

2023-04-15 20:2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课程简介》,欢迎阅读!
课程简介,哲学史,中国
中国哲学课程简介

基本情况:厦门大学哲学系自1922年创办以来即重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与教 工作。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中国哲学研究教学队伍。 本校现有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点、硕士点,从而为本科“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工作 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国哲学史,既是屋门大学哲学系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全校性的人文 素质通识课程。每年有大约300人修习该门课程。实际的教学需要,促进了中 哲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逐步完善与发展,现有专职及外聘的兼职教师共23名, 其中本校教师16名,外聘教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本校9名),硕士 学位者3人。教授共13人,其中本校7人,外聘6人。就年龄结构看,目前校 内及外聘的梯队成员中,60岁以上的有3人;50岁至59岁之间的有6人;40 岁至49岁的有8人;40岁及以下者6人,构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层次。 在本专业梯队中,大部分人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教学研究工作;另外, 由于学科领域拓展需要,也吸纳了一部分从事宗教学科技哲学历史学的专家 参与中国哲学教学研究工作,从而使整体知识结构更为全面。

学科群体成员注重教书育人,工作勤勤恳恳,故而年度考核成绩优良。课 程负责人詹石窗教授连续八年教学工作考核获得一等(优秀),其中有一次获得 特等。其他梯队成员也都兢兢业业,努力开拓,具有多年的中国哲学讲授经验 创新精神。本学科群体注重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以“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为中 心,开拓诸多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主干基础课与专题选修课相互配套的课程 统。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群体注意吸纳年轻博士充实教学队伍,并且采 取了传帮带的具体培养措施,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重要科研项目、推荐著作出 版,以沙龙等形式交流教学心得,有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 学科梯队还遵照学校关于博士生担当助教、助研的管理条例,起用博士生参与一 定的教学工作,形成了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良好机制。

课程建设的历史发展:

《中国哲学史》课程建设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奠基阶段。在哲学系创办的早期,曾经有数位中国哲学研究的著名学 者来校任教,例如汤用彤、朱谦之都在本校留下了音容笑貌。汤用彤先生以讲授 佛教哲学见长,而朱谦之先生则以讲授道家与儒家哲学见长。据校史资料可知, 朱谦之教授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期间,即相当重视“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工作 并且以身作则,积极开展中国哲学史的文献整理与专研究。他先后撰写了《老 子校释》《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李贽:十六世纪中国 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中国禅学思想史》以及《朱舜水集》等专著,为中国哲 学史的教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草创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厦门大学哲学系曾经有一段时间停办。 1976年,结束了十年“文革”的动乱历程之后,厦门大学复办哲学系,《中国哲学 史》重新成为本科教学的基础主干课程。刚刚复办之际,厦门大学哲学系主要采 用任继愈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教材,后来乂采用肖董父、李锦 全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二卷本为教科书。与此同时,本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开展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专题研究,并且逐步形 成了一些特色与研究优势。邹永贤教授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 知名度,他主持的《闽学研究》课题在全国有比较大的影响,他的《V资治通鉴》 治国思想研究》开辟了儒家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相关研究的新路子,获得福建省 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国家学说史》的中国部分,对儒家、道家 思想中的政治哲学蕴涵作了深入的发掘。此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 等奖。高令印教授在朱子学研究方面也取得可观成就,他撰写的《福建朱子学》、 《朱熹事迹考》、《李退溪与东方文化》等书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赏,朱子 研究专家陈荣捷教授认为,高令印教授的《朱熹事迹考》在朱子学研究


题上 走的是一条新路,其所获得事迹之众多和考证之翔实“为中外学者所莫可伦比工 《李退溪与东方文化》一书被译成韩文出版,获得“笫4届退溪学国际学术奖工 另外,汪潮白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受到全国学术界瞩目,他所著《毛泽东 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等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和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 等奖。这些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高令印 教授编著了《简明中国哲学通史》,服务本科教学10多年。

三、改革与完善阶段

1998年开始,厦门大学中国哲学课程建设有较大幅度的发展,为了使课 程建设升上新

台阶,哲学系先后引进了三位中青年教授及多位副教授、博士。还 聘任道家道教哲学研究专家卿希泰教授、陈鼓应教授等许多老一代著名学者长期 指导课程建设。五年来,在课程负责人詹石窗教授带领下,中国哲学专业的任课 教师分工合作,一方面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则规划《新编中国哲学史》 的编纂大纲。课程教学群体先后出版了《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易文化传统与 民族思维方式》、《中国老学史》、《道教医学导论》《玄武与道教科技文化》、《净 明闾山派与养生哲学》、《道家与中国思想史论》、《锤吕仙脉与丹道养生》、《三玄 丹道养生》、《黄聚禅哲学思想研究》、《缘起论的基本问题》、《麦积山佛教造像 的美学意义》、《游酢评传》、《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明末清初中西文化 突》、《现代中的传统》、《中国儒学史论》、《黄道周年谱点校》等43部专著。这 些著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响。教育部社政司编的《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十五”科研规划汇编》的哲学类《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十五” 规划》中指出:詹石窗关于“易学”与道教文化究的成果“达到了海内外最高水 平,任继愈、吴立民等名家指出刘泽克教授的黄荣禅哲学研究“史料运用充分, 考证绵密”,“在方法论上有创新之处”。基于坚实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群体教师通 调查与充分论证,最终撰成《新编中国哲学史》教材70万字),使用三轮以 来,深受学生欢迎。此外,本学科群体还制作了《中国哲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建立了以《中国哲学史》为核心的系统课程,先后开设了《中国哲学原著导读》、 《周易入门》、《道德经解读》、《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宋明理学《中国哲学 科技发展》《道家哲学与魏晋玄学》《禅宗哲学导论》、《道教文化概论》等 10多门有关“中国哲学'的辅助课程,有力推进了中国哲学史的教学改革工作

教研活动:近五年来,本学科群体的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如下两大方面开展 工作

1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由于历史原因,以往曾经在中国哲学 教学领域产

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弊病,在贯彻“唯物”与“唯心”二分法的过程中 形成了贴“标签”的思维定势,此等做法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哲学的面貌。面对存在 问题,本学科群体展开讨论,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更新。此外,自“文革”结 束以来,海内外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例如“郭店楚简”有关儒道 文献研究都有突破性进展。对此,本学科群体在教学中都尽可能予以吸收,从而 使教学内容焕然一新。

2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以往本科教学“满堂灌”的问题,本学科群体 教学

程中有意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压缩讲授内容,留出空间,让学生 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科群体其他成员教改论著:本学科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活动,在内容 与方法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主要项目如下:

1反思与超越一跨世纪教改探索》(论文集),盖建民副主编,四川民族 出版社1999;

2科学为体,教学为用》,傅小凡撰,《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 3课程体系教学观念更新》,王荣国撰,《厦门大学学报》2002 增刊; 4《试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乐爱国撰,《厦门大学学报》 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7b9dfb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