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化工参考资料热力学课程介绍》,欢迎阅读!
化工热力学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何为化工热力学?
化工热力学是国内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工程的精髓。化工热力学最根本任务就是利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给出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极限,有效地降低生产能耗,减少
污染,从而从本质上指导如何减缓熵增的速度。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化工热力学就是直接为节能减排而生的!所以,学好化工热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节能减排”意识,从科学的层面节能减排,以减缓有效资源和有效能量的耗散速度。同时,化工热力学也是一门训练逻辑思维和演绎能力的课程。演绎法是化工热力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科学方法,它主要以数学方法进行,这决定了化工热力学的数学公式纷繁复杂,理论概念严谨、抽象。但演绎法,“似至晦,实至明;似至繁,实至简;似至难,实至易”的特点又决定了化工热力学抽象复杂的背后是多快好省,是一门非常“聪明”的学科。
化工热力学》课程特点
1978年,《化工热力学》课程由我国化工教育的一代宗师时钧院士亲手建立并授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教学历史。在时先生的引领下,兄弟院校纷纷设立此课程。在他直接教导下,本校该专
1
业培养了多名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教授,有多达二十多位教授参与教学。高起点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奠定了研究型教学的坚实基础。
2002年至今,聆听过多位国际化工热力学大师授课的冯新教授任课程负责人,陆小华教授为总指导。在冯新教授和陆小华教授的努力下,《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且层次丰富的改革:授课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种化,有中英文双语教学,开了化工学院双语教学的先河;有多媒体和传统黑板教学,并采用挂牌授课的方式,即给学生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四个不同的授课教师;课件易于理解、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受到了学生们和校内外同行与作家的好评并纷纷索要本课程课件;例题和习题实践性强,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的教学理念;在2005年天津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会议上,冯新教授的重点发言引起了与会同行的一致好评。在2008年,冯新教授主持的《化工热力学》荣获江苏省精品课程称号,更于2009年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课题组主编并出版了《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Complex Systems》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化工热力学》等多本教材,发表了多篇教学相关的论文。
近五年来本课程依托与国际一流化工热力学同行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顶层设计,增加学生接触前沿的机会;提出 “做人+专业思想+课程学习三结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果;提出 “定性化工热力学”的概念,实现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提出“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的教改思路,实现知识“定量—定性—定量”的螺旋上升; 提出“激励、激发”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热情,挖掘研究潜能。
教学方法:
本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和社会需求,制定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
1. 最底层:以责任心为保障,履行学生的基本职责,理解化工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将来从事非化学工程专业工作时,起到不同领域的桥梁作用;
2. 中间层:以激励为手段,提高学习的热情,为“多快好省”解决化工企业的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2
3. 最高层:老师现身说法,介绍本人、本团队或国际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看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的贡献以及科研本身带来的愉悦— 因为“了解事物的本质是令人愉快的!”,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科学献身精神,挖掘他们从事难度更大的研究工作的潜力。
课程负责人简介:
冯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工程学科中分子界面化学工程和材料化工方向的研究,承担本科生“化工热力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献检索与阅读”等课程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工作,她严谨认真,勇于探索;对学生,她耐心教导,富有爱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教指委推荐教材《化工热力学》主编,国家精品课程《化工热力学》课程负责人;国外名校名著《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译著主审;在多次全国教改会上的重点发言得到专家同行的关注;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人员;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首届校青年教学名师,首届“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在世界著名化工模拟软件公司美国Aspen Tech以及德国Kaiserslauten大学从事化工热力学的相关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重大项目多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9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多项,专利实施得到显著经济效益,获2008年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6)、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2/6)。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75485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