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缘来不肯去

2023-09-26 02:54: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观音缘来不肯去》,欢迎阅读!
观音,不肯
观音缘来不肯去

作者: 徐滇庆 | 发表时间:2010.08.23



如果说美国是个大拼盘,中国就是个大熔炉。不管什么民族进入中国,时间久了,就给同化了。恐怕宗教也是这样。佛教一进中国就被改造、同化。不管远在印度的祖师爷愿意不愿意,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重新安排了神仙世界。 如来佛至高无上,这一点不容动摇,否则就不是佛教了。

仅次于佛祖的是四大菩萨。据说,开始的时候只安排了文殊、普贤和观音。因为中国人喜欢成双成对,美女要选四大美女,发明要选四大发明,于是将地藏王菩萨补了进来。反正又不要菩萨投票,是否单数并不重要。他们各有道场,分别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号称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除了董事长佛祖远在印度的灵鹫峰之外,实力派的总部全搬到中国来了。有了四大菩萨之后,佛教在中国才实现了本土化。

为何观音不肯去?

佛教《严华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这是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根据。普济寺是观音道场的主刹。初创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原名“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志》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偷了一尊观音像,打算运回日本去,船到舟山时,海面涌现无数铁莲花,堵塞了航道。一连三天三夜。慧锷心知不妙,连忙跪在观音像前忏悔,船立即飘到潮音洞旁停下。慧锷便在此修筑“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开山祖师。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她从西方来到中国,干了数不清的善事,当然也愿意跨海去日本传道。在慧锷之前,鉴真大师于742年从扬州起程东渡,曾经被大风吹到舟山和海南,先后六次,历尽风险苦难,最终于753年登上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初祖。他去日本弘扬佛法,肯定带去了观音宝像,菩萨并没有怪罪,更没有刁难。为什么菩萨不让慧锷带走观音像?毛病就在慧锷身上。

在鉴真和尚之后150多年,日本肯定已经有了许多观音菩萨像,慧锷羡慕五台山的观音像,并没有错,错在不该偷。好说好商量,何必当个梁上君子?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理应友好相处。偏偏有些人喜欢狗盗鼠窃,弄得大家不愉快。明代戚继光打的倭寇就是日本海盗。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多次侵略中国,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如今还有些日本人闭眼不承认史实。他们真的应当来普陀山拜拜慧锷。固然慧锷偷了五台山的观音像不对,可是人家能够知错就改,立地成佛。

皇帝与观音

作为观音道场,普济寺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取代前门广场的是池塘、小桥和古色古香


的“定香亭”。

这个池塘可不简单,号称“莲花池”,学名“海印池”,比喻观音大士所证之理,如同海印一样放光。由于观音脚踏莲花,在普陀山,莲花格外神圣。山路石板上刻着莲花,连普陀山周边海域也叫做“莲花洋”普陀十景中“莲池夜月”就在这里。我们来时,晴日当空,反正在白天也看不见月亮,池塘中喷泉涌如莲花,别有一番景致。

普济寺正门不开开侧门,这说起来有些奇怪,但细想想也对——哪家闺阁让人直进直出?尽管如此,仍然挡不住川流不息的朝拜者。

普济寺的中轴线上,御碑亭首当其冲。方丈很聪明,突出了御碑亭,也就是突出了普济寺。并不是所有的庙宇都跟皇室有关系,能够拿皇上的钱来修庙的更是屈指可数。别的寺庙如果有一块御碑就不得了,普济寺有三块。第一块立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第二块,康熙四十三年,第三块雍正九年。三块御碑对照起来看,还挺有意思。

万历皇帝是个庸才。碑文平淡枯燥,即便如此也未必出自万历自己的手笔。昏君下面,大多废物。他在碑文中说,皇太后信观音,叫他带头捐钱,然后官员们跟着捐,说了一堆空话、废话。

康熙皇帝的碑文大不相同。康熙说,“稽考梵书,普陀洛迦山有三。”康熙在写作之前还查阅了外文文献,指出一共有三座普陀山,点明这个是南海上的普陀山。康熙肯读书,有学者风范。

碑文记述,康熙二十二年“荡平台湾,海波永息”,然后开放海禁,僧人重建普陀山。他很坦荡地承认,“朕自弱龄,诵读经史,以修齐治平为本,未暇览金经贝叶,空寂泡影之文,所以不能窥其堂奥。” 康熙毫无掩饰,坦承自己对佛法欠缺研究。只有那些有大学问的人才敢于承认自己知识还不完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为什么要捐款修普陀山呢?他在碑文中说:“上天好生,化育万汇,大士慈悲,度尽众生,亦无二也。朕求治勤民,四十余载矣,今者,兵革已销,而民生未臻康阜。梗顽虽化,而民情未尽淳良。皆因水旱靡常,丰歉各异,此朕寤寐孳孳不能释也。以大士之力,庶几慈云法雨,甘露祥风,使岁埝人安,万姓仁寿。是朕之心也夫。”

康熙哪里是在求神拜佛?他纯粹是在和观音商量着办事。由于有的地方闹水灾,有的地方闹旱灾,老百姓不得安生,我给你修庙,你帮我耕云播雨,让老百姓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行不?康熙真厉害。

雍正也算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皇帝。在他的碑文中歌颂了观音,将佛法比作无边的大海。词藻虽然华丽,但是缺乏内涵。和他老子相比,相差悬殊。清代各帝,从乾隆以后,一代不如一代。也许是历史必然趋势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195879a45177232f60a24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