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12世纪中叶——15世纪的哥特式美术

2022-04-21 06:40:0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析12世纪中叶——15世纪的哥特式美术》,欢迎阅读!
哥特式,简析,纪中,美术,世纪


简析12世纪中叶——15世纪的哥特式美术

【摘要】:文章介绍了哥特式美术产生的内涵和历史根源,同时简单分析了哥特式美术的主要表现成果:哥特式建筑、哥特式绘画与哥特式雕塑。



【关键词】:中世纪; 哥特式美术; 宗教

一、哥特式美术的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根源

哥特式美术Gothic Art,在美术史上指的是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1000多年时间,美术史上称为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这段时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本来是贬义词。当时,罗马人蔑称欧洲北方人为哥特人,意思是野蛮、无知的人。他们的本土文化也就被称为哥特式。到了近代,哥特式美术已不具有任何贬义色彩,只是单纯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称谓。哥特式美术总的风格特点是轻盈、上升、热情和崇高,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它始于建筑而后逐渐波及到雕刻和绘画。



公元11世纪初欧洲经济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心。高度理性化的经院哲学和世俗性的理想趣味联系在一起,使上一世纪的罗马艺术被更新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诞生于法国波及整个欧洲,有人称之为兰西艺术。因为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着中世纪文化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时期以拉斐尔为代表的意大利人用歌特式来贬低中世纪艺术为半开化的野蛮的艺术,于是哥特式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习惯性学术称谓。



哥特式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世纪宗教信仰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说,哥特式美术是宗教信仰狂热发展的结果。中世纪是宗教的世纪,中世纪欧洲人民普遍信仰的是基督教。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敕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所有原有宗教。至此,建立起基督教的崇高地位,称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督教神学称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世纪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服务于宗教带上宗教烙印,体现宗教需求。13-15世纪,宗教信仰达到最高峰,社会需要一种艺术风格能体现教徒的热情,而哥特式美术符合他们的要求。1140年到1144年,修道院长苏热主持圣德尼修道院教堂的改建工程改建部分首次系统地应用了以肋穹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体系,这套体系经历了随后百余年的发展,到13世纪中叶趋于成熟。这种新样式的教堂把高而狭长的室内空间变得更具神秘色彩,宛如迷宫一般。经院哲学的高度理性化,要求对教义的解释和形象再现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秩序,作为教堂的主要装饰物的雕塑创作也必须循着固定程式而已。雕塑本身也呈现出越来越脱离建筑结构,走向独立的倾向。表现手法越来越写实,觉地模仿自然形象,特别是追求感情的表现,形成所谓哥特式现实主义。哥特式教堂轻盈、向上升腾且崇高,代表着无限接近上帝与天国的宗教精神追求;现着上帝之光宗教关怀;反映出神的仁慈之美。所以,哥特式美术是基督教神学精神在审美趣味上的最典型反映,是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






哥特式美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哥特式建筑哥特式绘画与哥特式雕塑。



二、哥特式美术的主要成就

哥特式美术的成就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哥特式建筑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垂直轴的骨架结构承载建筑物的重量。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包括钟塔也和教堂的轻巧 、垂直的形体一样,高耸云霄。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它一反罗马式的厚重、结实、阴暗、而以细长的柱子代替厚墙。当时人们曾称赞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立面,亚眠大教堂的本堂,夏特尔大教堂的塔,兰斯大教堂的雕刻是哥特式教堂完美的典范。德国马尔堡的圣伊丽 莎白教堂,3个半圆 室代替有礼拜堂花冠的法国圣坛,并在正面结构中采用严格的垂直处理,而且塔楼也从基础分离获得独立,成为其后德国哥特式建筑仿效的主要样式。英国哥特式建筑受到法国影响,但很快形成所谓国风格。法国教堂那种紧张上升的趋势在英国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且更强调体积感的结构特征,同时很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沙利斯伯里大教堂、林肯大教堂等都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此外,诸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哥特式建筑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歌特式雕刻也是主要作为建筑装饰和经院哲学图解,但与罗马式雕刻相比,已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写实,雕刻是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与罗马式雕刻对建筑的依附性不同,哥特式雕刻大量运用半圆雕和高浮雕,从而较自由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尤其是开始追求世俗情感的表现,仅对宗教传统模式有所突破,而且赋予人物以生命的活力。法国亚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 ,流露出仁慈而诚挚的感情。南十字耳堂的《镀金的玛丽亚 ,则充满了慈爱的母性。德国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玛利亚与伊丽莎白的会见》,人物表现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意大利雕刻家G.皮萨诺为普拉多大教堂作的圣母像,动势十分优美,故被称为哥特式倾斜,这种姿势影响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绘画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在13世纪中叶出现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图、北欧的板上画和意大利的湿壁画中。它与哥特式雕刻一样,经历了日益自然主义化的演变。彩色玻璃窗镶嵌画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的变化而发展。作法是用铁条把窗子分成方棂,再用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然后镶进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强烈的为主,常用几种不同颜色重叠,颜色层次加多。法国夏特尔教堂、兰斯教堂和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彩色玻璃窗画最为著名。手抄本插图画在哥特式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在法国常采用建筑物上的装饰纹样为创作题材,如巴黎图书馆藏的圣路德维克的诗篇插图,装饰的是哥特式尖顶发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诗与讽刺寓言的插图也很发达,如法国林堡兄弟以时令为题描绘的《美好的时光》以及英国的《大动物寓言 》等。德国马奈斯手抄本书籍中的情歌书,则表现了骑士恋爱的题材。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为壁画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天 ,最重要的画派有比萨派和佛罗伦萨画派,他们吸取拜占庭的艺术原则,并




结合哥特式因素,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经过奇马布埃、卡瓦里尼、杜乔直至乔托等画家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此外,哥特式的工艺美术也值得一提。 哥特式时期的工艺美术以法国为最突出。如教堂内的圣体盒、圣物盒和枝形灯架,以及家具安乐椅、洗脸台等,其装饰都表现出对哥特式建筑建筑装饰纹样的极大兴趣。此外,巴黎的镶嵌的珠宝、涂彩的骨雕,以及绘制的壁毯等也都享有盛名。



参考文献

[1] 金静. 哥特式美术、绘画与雕塑[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6.60.

[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史简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04第二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09dbfd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