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结构与文化

2022-12-09 18:2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校的结构与文化》,欢迎阅读!
结构,学校,文化
学校的结构与文化

社会组织是由互动的个人或团体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一定的结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系统。学校是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它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结构和文化这两个方面对学校组织进行分析。学校组织结构文化从词源学上来考证,组织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rganon”,意思是“工具”“手段”。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进了社会科学,他在提出“社会有机体”这一概念的同时,将组织看成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被西方社会誉为现代化组织社会学创始人的马克斯·韦伯认为,组织是一个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一个封闭的团体。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由互动的个人或团体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一定的结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系统。结构和文化一直以来是研究社会组织的重要视角,作为众多社会组织的一种,学校在这两个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一、学校的结构分析1.异质性结构学校组织结构的异质性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主要从学校中的主要群体的角度来分析讨论。

1)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教师是社会代表者与文化传递者,而学生是社会未成熟者与文化学习者,因此他们是具有几乎互为相背的‘社会属性’的组织成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多相对的差异,如地位,角色,价值观等。正是因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这种异质性,学校在制定活动的评价标准和尺度时就要相应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考虑。(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任何社会组织中都存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校组织也不例外。“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学校既要构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正式群体,又要为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非正式群体的平台。这两种群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交互影响也是相互制约的。正式群体体现的是学校的主导性,非正式群体体现的是学生的主导性。若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两种群体的功能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2.多权威性结构学校组织的结构具有多权威性,学校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冲突学派认为学校教育通过对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的生产和传递,已经形成社会中最有力的压制力量。统治阶级通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霸权将统治阶级的观念传递和强加给学生。为维护教育中的这种社会功能,不能允许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社会知识出现质疑。”因此,对学生而言,教师具有权威性。学校组织中教师有很多,班主任和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对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权威性,而且每一位教师的权威性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在学校组织中就形成了这种多权威的组织结构。3.多层次性结构学校是个多层次的组织。校长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的机构和角色实现的。科层制理论中最具权威的是m·韦伯的理论韦伯规定了一套“组织原则”,并认为它们具有普遍的可应用性。这些原则将会使组织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其最大的效能。a.层级结构。一个组织中的权力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体系,每个官员能对其部下的行动和决定负责。


b.劳动分工。由于对个人来说,必须学会同样胜任一个非政府中各种各样的工作就是过分繁杂了,所以只有当工作上存有专门分工,而且按个体文化素质的训练及技能、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f0b64f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