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联赏析》,欢迎阅读!
桃花源联赏析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c1d7ae3186bceb19e8bb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