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唐诗五首

2022-10-16 05:16: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唐诗五首》,欢迎阅读!
唐诗,必修,语文,高中
word

唐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这几首诗,领会这些诗歌的情、理、趣;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各首诗的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人论世,理解各首诗歌中表露的诗人的情怀。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教材习题研讨 方法点拨

一、此题考查诵读诗歌和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加强对诗歌的诵读和识记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意思,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雨后的山,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着。竹林的喧闹声是洗衣女结伴归来,莲叶的摇动是小渔船顺流而下。这两句诗组成两幅图画。但这两幅图画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组成一个乡居生活和谐自然、充满乡村气息的意境。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的风尚。

2.首联属工对:每句三层,每层说一种事物的状态〔包括声、色、形、动作等方面〕,合起来组成一幅画。上句写空中的画面:猿在高处〔即《水经注·江水》所云“高猿长啸〞〕,声自高空传来,故列入上句;下句写江上画面,鸟盘旋于沙洲之上,诗人在高处,亦俯视所见,故列入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把诗人内心的孤寂哀苦表露出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疾病缠身,年老体衰恐怕就像这落叶一样要飘零。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水乳交融。七律正格首句不用韵。尾联属宽对:“艰难〞与“潦倒〞,“繁霜鬓〞与“浊酒杯〞皆对;“苦恨〞与“新停〞不对。上句集国难家愁而言,下句单说个人因患病而停杯,属对不刻意求工,这就是不以辞害意。

3.关于《锦瑟》的意旨向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咏物、自况、悼亡。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谈自己的看法。

三、这五首诗的感情基调和风格各不相同:《山居秋暝》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从军行》将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登高》情景交融,气象宏伟,表现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悲愁难以排遣的感情;《石头城》:用写景寄寓感慨,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锦瑟》表达了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四、归浣女:妇女们洗完衣服回家。“归浣女〞这里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浣女归〞。

下渔舟:小船顺流而下。“下〞名词用作动词。“下渔舟〞这里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渔舟下〞。 常作客:经常客居他乡,漂泊无定。 艰难:苦难。这里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暗:暗淡。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暗淡。一、背诵时要注意:①抓住七言诗的节拍。②仔细分析律诗中的对仗特点。

二、1.此题主要是考查对意境的理解,意在培养大家的想象能力。“意境〞是古典诗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运用想象将诗中的景物细节构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画面,这是“入境〞的关键一步。运用想象将诗中的景物细节构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画面,这是“入境〞的第一步。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的诗歌形式及内容的领会。注意:①凡景语皆情语,故应从分析景物入手。②可以依据在初中学过对偶的常识,对对仗进行简单的分析。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

1 / 3


word

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大家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总结,这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关键是谈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一、此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和风格的理解。要结合每首诗的具体诗句整理、理解和感受,同时将五首诗进行比较鉴赏。

四、此题考查诗句中具体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特别是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材实例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过去的评论家说《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为“旷代之作〞。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上述评论的含意。

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表现在哪一个诗句上?试作分析。

解析: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这其中包含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年迈、壮志未酬,再加上知交辞世,这一切都如浓云压在诗人心头。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

2.王维的《山居秋暝》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答案:中间两联先写山居之景:有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然后描写山居之人:有浣衣女、渔家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清幽:“空山〞一词突出了山中特点,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所以说“空山〞,“空山〞也点出了他远离闹市、身处山中的处境。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丁冬石上,月光下犹如一条素练,山林多么静美!竹林里回家路上喧闹的浣女,惊动了莲叶、莲花和渔船。他们的热闹衬出了山中的寂静。规律发现

诗的主旨常放在最后一两句上,大家要熟悉古代诗歌中这种现象,同时要联系全篇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要抓住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看描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诗人写的目的是什么。

积累运用 一、学海拾贝 以动衬静

动静对衬,包括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在古诗中后者多于前者。以动衬静,就是用动态的景物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使静景的特征更为突出。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古诗,就是以“蝉噪〞和“鸟鸣〞的动景,来衬托出“林〞与“山〞更加幽静。鲁迅小说《祝福》里面写雪夜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这句中的“似乎瑟瑟有声〞自然是一种心理感觉,但这种感觉是以“有声〞的“动〞来衬托环境的“静〞,更是衬托在祥林嫂“老了〞后的孤寂、沉痛的心理。在分析古诗词时要从诗词整体的角度把握意境是属于静〔凄清、空寂、落寞〕、还是动〔喧嚣、热烈、绚丽〕,再可定论是何种相衬。2001年春季高考题〔王维《鸟鸣涧》见新题导练〕错题设置为“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描写,来反衬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其中“山空〞本来是静景,不属于动态描写。同年春季高考第二题专门考查识别动静相衬手法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场面热烈,不是静景。

二、新题导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4c24f3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