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92溶解度》,欢迎阅读!
§9.2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含义;(2)认识溶解度,初步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会使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会使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
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系。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①强调“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两个条件的原因:对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KNO3
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必须强调。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④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即不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定义的四个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②标准:100 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克(g) [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 g(溶剂)] 。
3、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其含义:
(1)、溶解度曲线的走向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 (2)、溶解度曲线的倾斜度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越陡影响越大) (3)、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4)、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4、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规律:①大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氯化铵。②少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例如:氯化钠。③极少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化学式:Ca(OH)2]。 四、气体的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千帕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外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五、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原因是: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描述溶液,因此它们间无必然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15115b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