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行政史 自考小抄 自考考前笔记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
0322 - 中国行政史
笔记依据教材 《中国行政史》
虞崇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上篇 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 引言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
第五节 夏、商、西周的人事管理 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春秋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 第三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秦汉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秦汉政府的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秦汉时期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五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六章 五代、宋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五代时期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宋代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宋代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四节 宋代政府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五节 宋代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七章 辽、金、元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辽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金的行政管理 第三节 元的行政管理 第八章 明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九章 清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下篇 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 引言
第十章 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十一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五节 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的延续 第十二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频繁变化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十三章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十四章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十五章 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第三节 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四节 行政官员的管理 第十六章 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三节 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人员的管理 第十七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干部的管理 第十八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体制 第二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干部管理 单项选择题
0.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A)A.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B.中央集权制的管理体制C.设官而治的管理体制D.家国—体型的
0.2.行政管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素是(D)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水平,D.国家的国体、政体
0.3.中国古代神权政治盛行于(C)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周朝,
0.4.中国奴隶制社会政府与王朝的组织模式是(A)A.父系大家庭B.父系氏族公社C.父系家庭公社D.部落联盟
0.5.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A.等级君主制B.专制君主制C.宗法制度D.世袭传子制、
0.6.中国封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初创和确立是(C)A.从春秋到秦B.从战国到秦C.从战国到秦汉D.从春秋到秦汉
0.7.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C)A.三公九卿制的确立B.三公宰相制的确立C.三省六部制的确立D.二府三司制的确立
0.8.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B)A.《法经》B.《唐六典》C.《明会典》D.《清会典》
0.9.中国步入阶级社会是在考古学上的。(C)A.石器工具时代B.金石井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0.10.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官僚和国家的矛盾D.官僚和人民的矛盾
0.11.中国奴隶制时代等级君主制的家族管理方式在秦汉时的遗迹表现在(D)A.汉代再次出现分封制B.三公的设置C.文武官员的分设D.九卿所管事务中宫务远远多于公共社会事务
0.12.作为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隋唐时期是(B)A.州B.道C.路D。行省 0.13.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地方行政层级是(D).A.保甲乡里、乡治组织B.县级基层组织C.郡、州、府等地方政权中坚组织D.州、道、路、行省等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
0.14.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途径是(B)A.通过破坏、取代旧的氏族机关而建立B.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而建立C.在父系大家庭模式上而建立D.在大规模地军事征服战争中而产生
1.1.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奴隶制国家组织形式是(B)A.军事民主制B.等级君主制C.贵族共和制D.君主专制
1.2.商代的最高政务官是(C)A.巫B.作册C.师傅D.宰相
1.3.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C)A.兄终弟及B父死子继C.嫡长子继承制D.长子继承制
1.4.夏代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A)A.把通过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禅让制变为王位世袭继承制B.改变四岳议事C.设置一套官僚机构D.建立监狱和军队
1.5.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A)A.内服B.外县C..国D.野
1.6.夏、商、周三代在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方面有—共同点是(D)A.部落酋长议事会B.巡狩C.朝会D.由王会合诸侯按王指就的地点集会
1.7.在西周的纵向行政决策与联络中,诸候 多项选择题
0.1.夏、商、西周整个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
呈现出的特征是(ABDE)A.神权政治色彩浓重B.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形式C.专制君主制国家行政体制D.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E.残留有原始民主遗风
0.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管理和西欧封建制度相比显示的不同特点(ABCDE)A.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B.政体形式单一C.权力集中程度高D.思想控制与国家的行政管理有机结合E.逐渐形成一套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0.3.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和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相比的显著特点是(ACDE)A.形成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B.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C.宗法血缘统治性质减弱D.神权政治色彩淡化E.法制日趋完备
0.4.中国奴隶制国家等级君主专制国家组织形成的因素有(ABC)A.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经济环境有关B.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政治环境有关C.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中国特定的自然条件有关D.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治水有关E.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战争有关
0.5.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AD)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皇帝和官僚的矛盾C.官僚和人民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E.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0.6.中国封建社会当相权和皇权产生矛盾时,皇帝抑制相权的方式主要有(AC)A.用更替辅佐机构来削弱相权B.以监察机构牵掣、威慑宰相C.使宰相职权分散化D.降低宰相地位E.撤除宰相机构
0.7.中国古代为防范地方割据而通常采取的行政管理措施是(AB)A.任命职小位卑的监察官对地方官员实行监控B.实行地方分权制C.实行地方集权制D.中央派军队驻防各地E.实行官员地区回避交流制度
0.8.中国封建社会为调节专制弊端而采取的制度和措施有(ABCDE)A.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B.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C.通过神权来抑制君主意志D.通过尊褒贬抑来造成皇帝的心理压力E.利用开国皇帝所立“祖制”制止皇帝越执行为 0.9.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迹的表现形式有,(AB)A.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B.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C.贵族议事会具有最高决策权D.部落酋长议事会为常设的权力机关E.军事首长不得世袭
0.10.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是(BC)A.君主专制制度B.等级君主专制结构C.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D.中央集权的组织形式E.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
1.1.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和后来的国家相比,其特点是(ABCDE)A.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平等分享劳动成果B.社会组织以血缘为纽带C.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D.氏族首领无任何特权,也不脱离劳动E.对成员的管理依靠首领的威望和原始道德习惯
1.2.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ABD)A.军事首长B.部落酋长议事会C.部落联盟D.人民大会E.四岳会议
1.3.夏建立后设置了辅佐夏王以备咨询的四辅臣是(ABCD)A.疑B.丞C.辅D.弼E.宰 1.4.商代和夏代相比行政管理水平大有提高其表现为(ABCD)A.商王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独尊地位,并拥有最后决策权B.扩大中央行政管机构,按职能分类设官定制C.实行内服制,增强中央王朝的实力D.对外服诸候赐封爵称以加强联系E.对外服诸侯派驻军队以加强控制
1.5.西周的行政文书大体分为以下形式(ABC)A.《谙》B.《命》C.《誓》D.《简书》E.《绥》
1.6.商代的职官大体可分为(ABC)A.宗教类B.政务类C.事务类D.军事类E.文化教育类
1.7.西周设置的辅弼大臣有(ABCD)A.太师B.太傅C.太保D.家宰E.宰
1.8.西周和商朝相比等级君主制的发展和完善表现在(ABCE)A.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行政管理分工详细C.通过分封制派王族成员功臣姻亲间接管理臣服地区D.派出官员直接控制新扩展兼并的土地E.建立乡遂组织控制下层社会成员
2.1.春秋时期专制君主中央集权制萌芽的表现为(ABC)A.在官员管理上由家臣制向官僚制转化B.在中央朝廷组织上,由家臣聘任制发
展为客卿制C.在地方管理上,由国鄙制向县郡制转化D.各国君主名号升级E.在官僚机构中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禅让制 1.2.宗法制 1.3.西周分封制 1.4.内外服制 1.5.乡遂制度 2.1.家臣制 2.2.郡县制 2.3.上计制 3.1.中外朝制 3.2.三公宰相制 3.3.察举制 3.4.征辟制 4.1.侨置郡县 4.2.九品中正制 4.3.典签 4.4.军镇 5.1.九寺五监 5.2.羁縻府州 5.3.节度使 6.1.二府三司制 6.2.“内制”和“外制” 6.3.官、职、差遣 7.1.南北面官制 7.2.投下州县制 7.3.勃极烈制 7.4.猛安谋克制 7.5.行省制度 7.6.达鲁花赤 7.7.行台尚书省 8.1.乡老人制 8.2.票拟与批红 8.3.馆选 8.4.考满 8.5.京察和大计 9.1.内三院 9.2.军机处 9.3.厅
9.4.保、甲、牌制度 9.5.旗盟制度 10.1.总理衙门 10.2.南洋通商大臣 10.3.总税务司 10.4.同文馆
10.5.《钦定宪法大纲》 10.6.资政院 10.7.《十九信条》 10.8.弼德院 10.9.“皇族内阁” 10.10.“百日维新” 11.1.《临时约法》 11.2.南京府 11.3.中华民国军务院 11.4.总裁会议制 12.1.政事堂 12.2.超责任内阁 12.3.“府院之争” 12.4.“贿选宪法” 12.5.中华民国军政府 12.6.盟旗制度 12.7.平政院 12.8.肃政厅 13.1.训政 13.2.五院制 13.3.中政会
14.1.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4.2.国民参政会 14.3.中央设计局 14.4.行政三联制 14.5.幕僚长制 14.6.分层负责会 14.7.国防最高委会 15.1.中央非常委员会 15.2.“以党透政” 15.3.《公务员叙级条例》 15.4.“三法”
16.1.《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 16.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6.3.人民委员会
16.4.苏区地方行政区划的四种类型 17.1.陕甘宁边区政府 17.2.边区政府委员会 17.3.专员公署 17.4.“精兵简政” 18.1.华北人民政府
18.2.军事管制委员会 18.3.内蒙古自治政府 18.4.各界代表会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禅让制:是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同意让舜继位,并让舜做自己的助手,辅佐自已。尧死后,舜继位。舜居位期间,四岳推荐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四岳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禅让制是古代民主传统的保留,表明部落首领会议的极大权力和部落联盟首领对部落首领会议的服从。 简答题目录
0.1.中国奴隶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政府表现在哪些方面?
0.2.概述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0.3.简述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 0.4.简述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和奴隶制的不同。
0.5.为什么说中国古代行政管理远远没有达到依法行政的水平?
0.6.简述中国古代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1.1.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方式与后世国家管理方式比有什么不同?
1.2.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确定对国家行政管理有哪些影响?
1.3.分封制与宗法、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1.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2.2.春秋时期的强卿专制的结果是什么? 2.3.战国时期郡县制趋于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2.4.为什么说国君个人素质对政治产生决定性影响?
3.1.尚书台是怎样演变成为中枢行政办事机构的?
3.2.皇权与相权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3.3.概述行政权与监察权相分离的过程。 4.1.为什么说三公官职务完全荣誉化是汉武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以来的历史必然? 4.2.概述列卿职权、地位的下降和尚书诸曹职权地位的上升。
4.3.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进步的表现。 4.4.为什么说九品中正制是巩固土族门阀政治的工具?
4.5.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度,从体制上已为隋唐成熟的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 5.1.唐朝对隋朝中央中枢机构进行的主要调整有哪些内容?
5.2.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5.3.科举制在选官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5.4.中国古代专制体制下,皇权和相权这对矛盾运行的规律是什么?
5.5.隋文帝对国家研究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内容。
5.6.唐代节度使所辖之道与唐初之道的不同。
6.1.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6.2.宋代宰相制度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6.3.五代时期在行政决策程序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表现及其作用有哪些?
6.4.宋代行政执行的严格性和程序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6.5.宋代皇帝决策权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6.6.简述宋代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行政监察格局。
6.7.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 7.1.简述金代一省制的形成 7.2.简述金代的考核制度
7.3.简述元朝监察机构组织的完备性 8.1.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8.2.为什么说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在中枢机构中处于重要地位?
8.3.简述明代将领军权的分散和皇帝对军权的集中。
8.4.简述明代大理寺职权的加强。 8.5.简述明代道的机构内容、性质作用。
8.6.简述明代的决策过程。
8.7.简述明代巡抚和总督的设置和演变 8..1.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8..2.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8..3.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8..4.简述人民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经验。 9.1.内阁权力衰落的表现。
9.2.军机处机构组织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9.3.清代六部职权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9.4.督抚之间的制约关系体现在哪里? 9.5.简述清代军机处权力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9.6.清代监察制度的严密和完整。
9.7.清朝官员任用制度中民族歧视色彩有何表现?
10.1.简述总理衙门的职能。它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10.2.简述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改革的内容。 10.3.晚清新政改革的内容有哪些?它和戊戌变法在性质方面有何不同?
10.4.1906年官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10.5.简述盛京改制的内容和性质。 10.6.1907年东三省改制的意义是什么? 10.7.1907年省级行政改革内容有哪些? 10.8.太后垂帘听政的决策程序是怎样的? 10.9.简述军机处的决策保密制度。 10.10.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的行政的执行的措施有哪些?行政执行遇到了哪些阻力?
10.11.资政院、咨议局的行政监督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10.12.简述清末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措施。 10.13.清政府在新疆、台湾设省的时间和意义。
10.14.晚清省以下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0.15.简述废科举,兴学堂的意义。 11.1.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11.2.《临时约法》是如何限制临时大总统职权的?
11.3.什么是军政分府,其特点是什么? 11.4.简述临时大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11.5.分析参谋本部在行政决策中的特殊作用。
11.6.简述临时政府文书改革的内容。 11.7.简述临时政府对行政官员考核的内容,奖惩原则与方式。
11.8.分析南方六个革命政权的性质与特点。 11.9.简述武汉国民政府改组后行政体制的变化。
11.10.《临时约法》下大总统有哪些职权? 11.11.简述《临时约法》下国务院的行政责任。
11.12.简析临时参议院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11.13.简述中华民国(护法)政府的性质上建制原则。
12.1.袁世凯担任总统后,是怎样改组中央政府的?
12.2.袁世凯为什么设道?道在当时行政区划中有什么地位?
12.3.袁世凯是怎样剥夺国务院的行政决策权的?
12.4.段祺瑞是怎样控制行政决策权的? 1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监督有哪些方式? 12.6.在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在什么条件下被惩戒?惩戒分哪几种?
12.7.简述直系军阀统治时期行政决策的演变。
12.8.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对行政体制做了哪些变动?
12.9.简述段祺瑞的超责任内阁体制及其后果。
12.10.简述贿选总统曹锟控制下的责任内阁。
12.11.简述张作霖控制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体制。
12.12.东省特别行政区和京兆特别行政区建制特点各是什么?
12.13.袁世凯任总统后行政决策的特点如何? 12.14.简述临时执政府的奉命决策。 12.15.简述北洋政府文官保障的具体内容。 12.16.简述北洋政府文官犯赃治罪的内容。 12.17.北洋政府立法机关的监督是如何逐步取消的?
12.18.简述北洋政府文官等考试的资格和考试方式。
12.19.什么是甄别?北洋政府如何甄别官员? 13.1.简述抗战前国民政府主席地位及职权的演变。
13.2.国民党是怎样加强对行政活动的控制的? 13.3.简述南京政府省级行政单位的类别。 13.4.简述行政院的决策范围与决策体制。 13.5.简述抗战前监察院行政监督的局限与矛盾。
13.6.简述抗战前军事委员会的地位。 13.7.国民政府五院的各自性质是什么?五院院长的选任机关是什么?
13.8.抗战前省政府的体制及其特点是什么? 13.9.简析抗战前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性质及其作用。
13.10.简述抗战前中政会的决策形式,程序和特点。
13.11.简述抗战前国民政府改良公文处理的措施。
13.12.简述抗战前国民政府公务员的任用资格。
13.13.简述抗战前行政官员的纪律。 14.1.简述1943年国民政府改组后,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14.2.简述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内部的领导体制及其对机构的调整。
14.3.简述原有省级行政体制的弊端及国民政府对它的调整。
14.4.简述国民推行的新县制行政层次结构的概况。推行新县制的宗旨是什么?
14.5.简述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在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决策方式。
14.6.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方式。
14.7.简述国民党临全大会确立的调整党政关系的原则。
14.8.简述1939年《公务员服务法》的内容。
14.9.简析地方各级参议会的性质。 14.10.简述国民政府所属官吏考试的种类。 14.11.简述政府战时公务员手续的类别,内容程序及奖惩类别。
14.12.简述战时公务员退休的种类和条件。 14.13.简述1943年《公务员叙级条例》的内容和意义。
15.1.1947年的国民政府在改组后有哪些变化? 15.2.“行宪国大”后,地方行政体制有哪些调整?
15.3.综述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各种方式。
15.4.战后南京政府整顿吏治有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15.5.简述战后南京政府任官考试制度的变化。
15.6.简析国民大会的性质和实际作用。 15.7.抗战后国民党中政会在行政体制中的地位如何?
15.8.简述国民政府改组后的行政决策体制及决策方式。
15.9.简述“行宪后”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 15.10.“行宪”后行政院决策方式和决策范围如何?
15.11.简述《公务员升等考试法》的内容。 16.1.简述苏区乡级行政体制的特点; 16.2.简述苏区政府行政决策方式及决策过程。
16.3.苏区政府行政监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4.苏区人民群众的具体监督方式是什么? 16.5.简述苏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的具体形式。
16.6.苏区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与奖惩方式有哪些?
16.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怎样创建的? 16.8.简述苏区地方行政区划的四种类型。 16.9.简述苏区地方行政层级的两种类型。 16.10.简述苏区省、县、区行政体制的格局。
16.11.简述人民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务。 16.12.简述苏区行政执行的双重领导体制。 16.13.简述苏区行政人员的生活待遇制度。 17.1.分析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17.2.边区政府委员会的地位如何? 17.3.简述边区行政公署的两种类型。 17.4.怎样理解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其决策方式如何?
17.5.简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内部监督的具体措施。
17.6.简述边区政权干部的考核方式与奖惩方式。
17.7.抗日民主政权干部享受待遇的原则是什么?
17.8.抗日民主政权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17.9.抗日民主政权干部教育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17.10.抗日民主政权群众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7.11.边区政府区公署的性质是什么? 17.12.专员公署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17.13.简述抗日根据地县政府的组成方式。 17.14.抗日根据地乡(村)行政机构的两种类型是什么?
18.1.在解放战争后期,成立了哪几个大区政府?他们设置了哪些机构?
18.2.军管会有哪些机构?军管会有什么任务? 18.3.简述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机构设置,行政层级和意义。
18.4.中共直接领导大区政府的机构是什么?简述中共中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措施。 18.5.简述各界代表会的组成、性质、任务与作用。
18.6.解放区人民政府会议的种类有哪些? 18.7.解放区行政公文的种类有哪些? 18.8.简述解放区人民政府办公制度和行政纪律的内容。
18.9.人民监察机关的任务有哪些?它有何作用?
18.10.人民民主政权为解决行政干部不足,采取了哪些措施?
18.11.简述人民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路线、原则和标准。
简答题答案
0.1.中国奴隶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政府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中国奴隶制社会以原始社会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织政府与王朝,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其主要表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父系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终身任职并且父子世袭,都能从父系大家长身上找到原始特征。二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家室和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政府成为家族的扩大。三是以“家天下”为指导,实行宗法统治。君主和大臣的关系也是兄弟、叔伯亲缘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政治统治等级上。这种层层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国家机构变为宗族的扩大。 0.2.概述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答: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封建制行政管理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从战国到秦汉是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初创和确立时期。战国时期,通过变法运动,我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得以形成。秦以后,将这种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制度。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全面确立,奠定了隋唐时期行政管理制度发展和兴盛的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发展时期。该阶段的行政体制具有过渡性质,是秦汉三公列卿制向隋唐三省六部制演化的一种过渡体制。(3)隋唐是中国行政体制的成熟和定型时期。隋唐汉晋以来制度之大成,确立了隋唐二代三省六部制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唐承隋制而有所损益。另外,唐代行政体制还有一个特点,即趋于法律化。(4)五代两宋至明清是中国封建行政管理体制逐步达到完备时期。继唐而立的五代两宋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将唐制略加损益,在中央形成二府三司制,展现了分类进行行政管理的新格局,在地方上采取分权等多种措施,加强各级地方政权和各级地方
论述题目录
0.1.分析中国奴隶制国家采用国家联盟形式的原因。
0.2.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产生的途径与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0.3.分析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0.4.分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0.5.分析中国封建制国家监察制度的作用和本质。
1.1.分析夏、商、西周行政体制对行政运行的影响。
1.2.分析世卿世禄制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
2.1.分析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变革的重大影响。
2.2.分析强卿专制对孕育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作用。
2.3.分析距国变法运动对以后历代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深远影响。
2.4.分析战国时期各国强化君主专制的组织形式。
2.5.分析家臣制与世卿世禄制、家臣制与官僚制的不同。
3.1.分析列卿制度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关系。
3.2.分析察举制和后世科举制的不同。 3.3.分析察举制度的弊端。 3.4.试述汉代州职责的演变。 3.5.分析三公宰相制与丞相的不同。 3.6.试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4.1.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过渡性质。
4.2.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府在行政执行中拥有较大自主权和较多权力的原因及其利弊。
4.3.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及职能的形成过程。
4.4.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下省机构的定型。
4.5.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决策方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5.1.分析隋唐行政监察制度的成就。 5.2.分析差遣任职法的利弊。
5.3.简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调整措施。
5.4.简述唐代外制沼书的形成过程。 6.1.元丰改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评价。 6.2.分析宋代未出现地方割据的原因。 6.3.分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和弊。 6.4.综述宋代监察制度的成就和弊端。 6.5.分析宋代优待官员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
7.1.分析辽、金、元三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异同。
7.2.分析辽、金“因俗而治”原则在地方行政体制中的具体体现。
7.3.概述行省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在政治制度上的重要地位。
7.4.分析辽、金、元三代行政决策中氏族制度残余的影响。
7.5.概述元朝监察制度的建树并分析其弊端。
7.6.分析辽、金、元三代在官员选拔和升迁上的民族歧视政策。
8.1.分析内阁制度和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之处。
8.2.三司分权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8.3.分析明代皇帝在票拟、批红决策系统中的作用。
8.4.分析明代监察制度的建树和弊端。 8..1.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8..2.分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8..3.分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9.1.综述清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9.2.分析清代督抚与明代督抚的不同。 9.3.试析军机处在清朝行政决策中的地位。 9.4.试析清代监察制度与君主高度集权的关系。
10.1.试述总理衙门在行政管理上的特点。 10.2.分析皇族内阁的性质及其成立的意义。 10.3.分析晚清地方督抚权力加强的原因。 10.4.分析晚清前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 10.5.分析总理衙门在决策中的地位。 11.1.分析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 11.2.分析《临时约法》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区别。
11.3.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行政执行不畅的原因。
11.4.分析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 11.5.分析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改编后行政体制的变化。
12.1.分析袁世凯破坏责任阁制的手段。 12.2.分析参战督办操纵内阁与总统的手段。 12.3.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行政执行的两个基本趋向。
12.4.分析北洋军阀时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
12.5.试述北洋军阀时文官的任用方式和任用程序。
13.1.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
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的一切大事均有皇帝专决,所有的行政都对君13.2.分析抗战前国民党中政会与国民政府的主负责,但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从外延上看都关系。
是地域辽阔的大帝国,凭君主一人之精力来日13.3.分析抗战前立法院在决策中的实际地理万机是不可能的。于是便有“助理万机:的位。
宰相的设置。而宰相既然是帮助皇帝治理国13.4.试述南京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措家,那么在皇权的一切行使领域都可能有宰相施。
的参与;在决策方面、行政管理方面、军事指13.5.分析抗战前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挥方面,皇帝都需要有大臣帮助处理。因此势。
说,皇权和相权难以截然划分开来。于是彼此14.1.分析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性质职权与特之间就呈现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会出现宰相点。
驾空皇帝的可能。于是皇帝中有为者总是在考14.2.分析抗战间国民党行政体制的新变化。 虑既要有人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又不让其权14.3.分析抗战间国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措力过大。相权和皇权矛盾结果,最后是作为君施。
权对立物的相权消失。
15.1.分析“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行政体制的变化。
15.2.分析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困难的原因。
15.3.比较“行宪国大”胎南京体制和决策方式的异同。
16.1.分析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16.2.分析苏区党组织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16.3.试述苏区行政执行的经验。 16.4.综述苏区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17.1.分析抗日根据地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内涵。
17.2.比较行政公署与专员公署的区别及各自的组成情况。
17.3.论述抗日民主政权加强决策咨询工作的措施。
17.4.试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执行的经验。 17.5。综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各种方式。
17.6.试述抗日民主政权选任干部的路线,干部标准和方式。
18.1.分析大区人民政府的性质与意义。 18.2.分析军管会的性质与作用。
18.3.分析建立集中统一的决策体制的意义。 18.4.分析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特点;
论述题答案
0.1.分析中国奴隶制国家采用国家联盟形式的原因。答:夏、商之所以采取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实行分权管理,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中国步人阶级社会伊始,就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邦千里”的地域性大国,在其之内却囊括了成百上千诸侯与方国,这些方国实际上只是一些城廓及所属村落组成的小国,它势孤力单,难以自保,需要有一个联合来保护自己。但由于当时开发程度,交通状况、管理水平和能力都比较低下,无法对各邦国进行直接统治,建立起秦汉以后那种中央集权制国家,只能是在原有部落联盟的基础上,改变部落联盟的性质,组成君主国的松散的国家联盟。
0.2.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产生的途径与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答: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等级君主制国家,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只所以选择这一类型,必然有其经济、自然和政治原因。(1)从经济环境看,中国不是在铁器时代而是在青铜时代步入阶级社会的,当时农业方面的工具仍主要使用木石之类,就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这一工具水平阶段是不会产生国家的,但因黄河中下游土质松软、气候温和,使夏、商的农业水平达到了产生国家的条件。但是,这种早熟的奴隶社会毕竟建立在很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上,商品经济不发达,旧氏族以自然经济为依托,发展了原始社会父系大家庭模式 ,建立了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形式。(2)从政治环境看,国家组织形式取决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阶级结构。就被统治阶级而言,被征服的部族奴隶主要是农业经济,由于人数多、聚族而居,不可能采取严密的控制。再就统治阶级内部结构而言,因为中国奴隶制国家不是在激烈的阶级分化、破坏氏族制基础上建立,因此,统治阶级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室成员,人数较少,所以也只能采取分封的或联盟形式进行间接统治。
0.3.分析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答: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从法理上讲,专制之意是将权力授予一人的治国方式,即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c01d08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