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欢迎阅读!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 饮酒 》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 ?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以至于以造语奇险著称的王安石都称赞说:"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 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 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beed0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