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欢迎阅读!
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
【简介】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挖掘出古诗词的形与神,通过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使其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关键字】 古诗词 多媒体 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汉语言文学的奇葩。古诗词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实现古诗词教育目的的一条捷径。如何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与特点,使之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必须注重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为目标。 “中国古典诗歌一大特质,为心与物之交融。山川万物既非孤立化之‘物’,心灵世界亦非绝化之‘心’。人与四物界,恒有一心心相通的生命联系。”[①]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学生通过各种直观的感知中步入诗的意境、诗的内层含义。古诗词讲究寄寓意象与营造意境。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许多意象被赋予较为固定、普遍接受的意义。如明月、青天、柳树、桃花等,它们在诗歌中寄寓了诗人某种相似或类同的情感。与此同时,这种寄寓又带有具体某位诗人鲜明的个性色彩与时代特质。古典诗词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以达到形神一体。这就要求古诗词鉴赏往往需从意象入手,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注重感性与领悟。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极富立体感,在技巧上与绘画关系甚密”。如李白的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旅人骑马走在高山小径上,云雾缭绕在他的身旁。诗句借近景中的“人面”与“马头”去衬托远处的山景、云海,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山峰看上去象是从人的面庞边升起,而云朵呢正好停在马头边。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去描述诗中的情景,那么在画面的选择上,课件就得注意图片的角度变换,否则诗的意蕴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再如刘禹锡的诗句“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因为视线为墙头所阻隔,墙外远处的山峰看起来只是突出在墙头上的几个点点,立即给人一种立体与距离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的眼睛如同画家的眼睛,由诗即能得画,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从上面两个例子可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图片时必须注意诗所描述的意境,注重讲解诗的韵味,因为诗除了“形”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神”。图片的引入仅是再现一种情境,如果这种情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那还不如放弃图片。再现的图片也有其局限性,就算教师同时具有良好的绘画与课件制作功底,图片也是教师自己对诗理解后的一种诠释,而诗又具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特殊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授难度,何且据诗而得的图片呢。并且,诗词中的某些意境很难用图片来再现。如杜甫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碧草”与“黄鹏”是易解的东西,但“自”与“空”则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在其中。如果引入多媒体手段再现诗境,就必须得考虑到诗人借诗所表达、所渲泄的情绪。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在诸葛亮的故事与杜甫的平生遭际之间找到情感的契合点,再运用感伤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体悟诗人寄寓在声音与图片中的主体情绪,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的感悟。
古典诗词讲究虚实结合,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就是指艺术意境具有“象”实
与“境”虚两个不同层次,通过直接呈现在鉴赏者面前的“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调动鉴赏者的感悟力、想像力,由“实象”入“虚境”、由“虚境”悟“实理”,从而达到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古诗词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媒介,通向诗的内层,达到“神通”、“顿悟”这一审美境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限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瞥。”这首杜甫的《春望》,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境界。诗歌将写景、状物、叙事、绘人,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完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诗句借助境实,将诗人的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虚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介绍杜甫身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诗人气质,但诗人的情感与“鸟惊心”、“花溅泪”是很难通过声像手段传达出来,它必得通过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设身处地的思考,才有可能披文入情,由表及里,领会诗的内蕴,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制作古诗词教学多媒体课件必须避免流于形式与肤浅。古诗词以其凝炼、含蓄的语言散发着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文学魅力,而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弥补文学积淀少、鉴赏能力差、生活阅历浅的现代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感到的困惑和迷茫,也使课堂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运用多媒体课件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对诗词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缘由、名山大川、园林建筑、人物场景等相关知识,运用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快速轻松地获得大量直观的印象与信息。老师可以把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网址,让学生自己搜索、筛选和整理。这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原则。这种方式不局限诗词本身,与诗词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扩大阅读、延伸阅读。如在鉴赏陆游和唐碗堪称词史上“双璧”的两首《钗头凤》时,陆游和表妹唐婉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沈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及历史渊源等等,光凭老师介绍,恐怕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和透彻领悟的。如果可以通过媒体把“沈园”的图片、简介、陆游和唐婉在那一方粉壁上留下的《钗头凤》手迹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且把电视《沈园的故事》播放给学生看,伴着优美的画面、动情的解说、哀婉的歌曲、直观的人物,那两首《钗头凤》也便深深地植根在学生的心中,那风中的“红酥手”也自然成为学生的永远记忆,这相对于传统的鉴赏方法,显然效果要更胜一筹。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动手制作自选素材,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得力助手。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魅力,其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的教学效果,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企及。如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可以提供一段优美的琵琶曲,使学生感到声情并茂,对白居易在文中所塑造的琵琶女有一种切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为他们提供形象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保证思维加工的顺利进行。另外,还可以配上古韵诗词的吟诵,使学生从吟诵的节奏和韵律上体味到古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很实在的感性体验。
三、通过古诗词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古代诗歌,意蕴深广,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讴歌,对人生社会的思索,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
四、注重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多媒体课件可以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意境。意境产生美,只有引学生进入意境,他们才会感知古诗词的整体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五、运用媒体帮助学生记诵诗词作品。在鉴赏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透理解,往往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作品背诵下来,但死记硬背的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多媒体既直观又形象,通过相应的配乐诵读或由作品改编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如《一剪梅》《雨霖铃》《虞美人》等,学生在欣赏、仿读或吟唱中就能潜移默化地背诵作品,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走进古诗词课堂,给古诗词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合理编制多媒体课件,注重通过课件还原诗人通过诗词所欲表达的意境,挖掘出古诗词的“形”与“神”,这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均大有裨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bd6d346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