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23-01-03 09:2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欢迎阅读!
电大,社会学,概论,行政管理,专科
电大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4分,共20)

1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2. 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3. 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明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4.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题后的括号里打“√”或“×”)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 2社会交往不利于个人成长。 × 3.从历史的角度看,家庭结构的总体变迁趋势是规模小型化、关系简单化。 ( ) 4社会组织是其成员分工合作达成目标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成员承担的都只是某一方面局部的工作,所以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 ) 5.确定组织目标方面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集中决策式,二是民主决策式,三是个人独断式。 ( × ) 6社会舆论的形成可以大致分为潜伏期、酝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 ) 7.如何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社会行为规范都有其适应范围;但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应该有同一评价。 ( × ) 8.前三次产业革命基本上属于体力的革命,是人手的延长;而第四次产业革命即新技术的革命则是一次脑力的革命,是人脑的延长和扩大。 ( ) 9.只要人们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的产品就会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 × )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

1、试述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社会学主张,各种社会和群体,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性,每个整体在内容上都多于其部分的总和。 第二,社会学的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的。 第三,社会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就是要指出它们在运动流程中的规律。

第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这是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作为实证科学的突出的特点,一个优良传统。

2社会组织目标具有哪些结构?

答:(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在有利于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下,

1


组织目标如能较多地涵盖个人目标,将是组织目标的合理选择。(2)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一般说来,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后者是前者在时间程度上的划分;前者较具指导性,者较具操作性。(4)组织目标的系统结构。组织目标是一个多层面、多取向的动态系统。

3、试述解释越轨行为的三种理论

答:(1)社会失范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就会失效,因为它已不能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2)文化群体论。亚文化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该群体服从于主体社会的一部分法律和准则,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规范。由于该文化规范与主体社会行为准则相冲突而被视为越轨。(3)标签论。这一理论认为越轨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行为下定义、贴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并引发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4、试述现代化的人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大致包括九个方面:(1)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较倾向于革新;(2)乐于发表见解;(3)时间观念较强;(4)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5)计划性较强;(6)普遍的信任感。(7)信奉并且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8)对新式教育感兴趣;(9)比较尊重他人。 四、材料分析题(20)

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上海《生活周刊》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要点:

首先,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b8ef0eb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