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海河源考随笔》,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海河源考随笔
作者:邹瑜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
摘 要:历代以来,学者对于黄河源考察不断,随着人类的探索,科技的进步从而得出黄河之源来源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的结论。本文通过一些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历代青海河源考作进一步的梳理。 关键词:青海;黄河;发源考;
作者简介:邹瑜(1990-),女,广东省梅州市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一、历代黄河河源考的概述
《山海经·海内西经》曰:“昆仑之虚在西北……入禹所导积石山。”[1]《尚书·禹贡》曰:“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2]通过文献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于黄河认识还在于“昆仑虚”以及大禹治水的“积石山”。当时人们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由于昆仑山认识有限,将昆仑虚认为是仙境。《淮南子》记载:“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黄水三周复其源,是谓丹水,饮之不死。”[3]大禹治水导的“积石山”,经现代学者的考察“大积石山”位于青海果洛州玛沁县境内,藏语称“阿尼玛沁”,意为“黄河之祖”属于昆仑山脉东部的一支。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汉代人们对河源的认识更近了一步。《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4]《汉书·西域传》曰:“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河山,一出于阗……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其水亭居,冬夏不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云。”[5]从史料记载来看,人们认为黄河的源头有二源:一、西域葱岭塔里木河,于阗流出的水域葱山河合一起,一起流入“盐泽”,后从积石山潜出。二、“盐泽”,即今天的罗布泊湖。但从现在勘测资料来看,罗布泊湖海拔768米,而积石东黄河第一曲白河入口处海拔为3429米。可以看出两地海拔差距悬殊,因而这种潜发从积石出的说法不正确。
魏晋时期民族之间联系加强、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臣、商贾不断行走在絲绸之路上,加深对西域地区的了解。《新唐书·吐谷浑传》记载:“柏海进河源,古未有至者……阅月,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6]以及《新唐书·吐蕃传》记载:“河之上流,繇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曰闷摩黎山。”记载看,唐代人们已经知道“星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川”、“柏海”、“紫山”等地理位置。虽然对于黄河发源认为在“星宿川”,即今天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宋元时期,沿袭了隋唐时期的河源发源于“星宿海”的结论。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按河源在土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虽然未能进一步探河源具体位置,只是沿袭了隋唐时期的河源发源源于“星宿海”,但在绘测地图、确认地理位置方面却有进一步发展。如在元陶宗仪在其所著《南村辍耕录》①中,出现了最早绘画河源地区的地图。地图的出现,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星宿海”地区土地山川地理形势、人文风俗等分布情况。这为后人了解“星宿海”地理位置,深入探源提供了依据。 明清时期的人们对于黄河的探源更是进一步发展。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曾派宗泐和尚到西域求经,在取经过程,过河源写了一首诗赋《望河源诗》。从诗序写到:“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蕃人呼黄河为抹处,犛牛河为必力处。”据现代考证“抹处”即今天的玛曲,犛牛河即今天的通天河,抹必力赤巴山即今天的巴颜格拉山,这与黄河源头已经几乎想吻合。明代,还出现了黄河河源的行政区的地图《杨子跋舆地图》②地图的出现,清晰的河源各行政区域描绘、说明人们对河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已成系统。清代,测绘河源图的资料更加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齐召南《水道提纲》③。乾隆根据阿弥达考察的成果以及结合正史史料,加以编撰了《钦定河源纪略》同时绘制了《河源图》录入《四库全书》内。 二、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受交通、地理认识,人们认为河源来源于“河出昆仑”,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昆仑虚”的神话传说。秦汉,陆路丝绸之路的开发,对于河源从“河出昆仑”到“重源潜发”使探索黄河源头有了确定的位置。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繁盛,唐蕃联姻以及“唐蕃古道”出现,加强了人们对青海地理位置的了解。宋元时期,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河源发源于“星宿海”的结论基础上,出现了第一幅关于河源的绘测图以及写河源的专著。而历代研究、探源,又为明清最终确定河源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先决条件。 注释:
①(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②(明)杨子器:《杨子跋舆地图》。 ③(清)齐召南:《水道提纲》。 参考文献:
[1](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正:《水经注校正·河水》卷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侯仁之主编,顾颉刚等人撰:《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禹贡》,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3](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卷四,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3页。 [4]](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大宛列传》卷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06 页。
[5](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卷九十六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71页。 [6](宋)欧阳修:《新唐书页。
·西域传》卷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b05f2c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