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路径刍探》,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路径刍探
作者:胡开元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19期
作者简介:胡开元(1971-),男,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胡开元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甘肃 民勤 733399)
摘 要:古诗词教学担负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语文古诗词教学还存在着教师文学素养不足、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从诗词背景、诗词诵读、诗词情感、诗词意境等方面探索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诗词背景;诗词情感;诗词意境;诗词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78-02
古诗词具有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等特点,意境高远,言微义丰,精妙典雅,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及价值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本文就创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 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教师文学素养不足。应试的压力使得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教学成绩,而不注重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能潜心研读古诗词,缺乏厚实的诗词艺术功底和驾驭诗词的能力。部分教师创新能力缺失,唯教材,唯教参,使得古诗词教学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第二,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古诗词主要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其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的一些内容明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误。对于富含情感的古诗词,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第三,形式相对单一。有些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如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朗读诗词和解释意思,最后是背诵默写,这样明显会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降低教学效率。
二、 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路径
1.注重诗词背景
教师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之前,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诗词,知人论世,鼓励学生对作者所处时代、个人经历加以了解,如处世态度、成长环境、文化修养、思想性格等。这样学生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等,能更好地理解、研读古诗词,准确领会诗词的创作目的与动机,深切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对诗词的探究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促进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教学《望岳》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分析这些作品的基调,谈谈对杜甫的了解,然后适当补充杜甫的诗在安史之乱前后呈现的不同风格。在安史之乱前,杜甫的诗洋溢着远大的抱负和蓬勃的朝气;在安史之
乱后,杜甫因生活困苦、疾病缠身,所作之诗的风格大多沉郁顿挫。而《望岳》是杜甫早期所作,充满着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及浪漫情怀。可以说,通过“知人论世”,学生能真切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读懂诗歌内涵,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
2.注重诗词诵读
古诗词讲究音韵和平仄,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会考虑节奏、语言、韵律,并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古诗词更加美妙动人。这样,学生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诗词中规范的语言,并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系统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然而,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环节存在“轻诵读、重背诵”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诵读的重要性,通过曲调的明快或深沉、语调的清缓或抑扬、声音的长短或高低等,充分彰显古诗词的韵律感和美学境界,使学生能感悟和理解古诗词。要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教师的课堂范读、模仿名家吟诵等方式,让学生在气韵流转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以《夜雨寄北》为例,教师可分别用平淡和加重的语调来诵读“君问归期”的期望和“未有期”的怅惘,然后分别用舒缓和稍快的语调诵读“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伤感与“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喜悦,最后用缓慢的语调诵读“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悲凉。
3.注重诗词情感
古诗词中的“情”能将其内在的情感皈依、态度宣泄加以折射,有着自身独特的理性积淀、审美品格、生命关切。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诗词内涵,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多层面的对话,指导学生透过诗词的表象来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与内心情感,从中汲取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自己的不同感受和生活经历,积累丰富的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丰满且多元的生命世界。如讲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引导学生多角度表达看法,对作者的情感予以体悟。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不同的发现:作者送友人归京,因离别且不知何日再相见,心中感到愁苦,所以写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内心的苦闷在乐声和饮酒中逐渐消散,产生一股洒脱豪气和英雄胆气,所以写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总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融入、挖掘诗词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能让学生悟有所傍、感有所依,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4.注重诗词意境
诗学中所说的意脉体现着诗词的意境和文思脉络,其中“意”指的是立意,即诗词文本的主旨,贯穿文本全篇。要想疏通意脉,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欣赏诗词,使学生对诗词有整体且全面的了解,明确“意境”是诗词自然而然生发而成,准确理解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意义所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读懂诗词,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应该从古诗词的文字表达出发,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对诗词作品的内涵进行审美鉴赏、科学解读、深入理解,教会学生进行方法和知识的顺向迁移,进而深度挖掘诗词的实质内涵。以《观沧海》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大致理解了大意,教师可进一步举例示范:该诗词的前四句写出了沧海雄浑的气势、壮丽辽阔的景象,属于实景描写;第五句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属于虚景描写。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景情、动静、远近、视听、宏微等,利用意境掌握相关的鉴赏方法,并将其用于其他古诗词的阅读学习中,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创新教学路径,注重诗词的背景、诵读、情感和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度剖析古诗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宇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侯香香.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d74f40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