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大学的个个都是超级天才、天之骄子吗?》,欢迎阅读!
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大学的个个都是超级天才、天之骄子吗?
最近多个网站出现《77年考入大学的老教师,现在还是初级职称,合理吗?》的文章和问答,单就悟空问答就有近600个回答。其中有部分内容将1977年考上大学的说成个个都是超级学霸、超级天才、天之骄子,1977年对我们来说,在那种情况下能考上大学的都是天之骄子,含金量极高,等。这符合客观事实吗?
第一、1977年普通高考的基本情况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 .7 % 。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二、天才、天之骄子词语解释
1. 天之骄子:(汉语成语)现代释意:指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改变人类传统的认知,在精神思想和信仰都有划时代意义。直接为人类在和平、生活、科技、健康幸福作出贡献,从而改变生命的二重定义。如近代政治家毛泽东;火箭之父;互联网之父等其它科学人物。伟大的意义在于无私的高尚的。
2.天才: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例如: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是天才,牛顿在经典物理上是天才。智商是评判天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3.学霸:(网络词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 学习刻苦,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并且能在众人都考砸的情况下轻松高分的人。能够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压力。
第三、当年有老三届学生和1971年起的高中毕业生和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参加了77年高考
1.老三届:老三届是指我国1966年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在我所处地区,在校就读的老三届学生最迟于1970年全部高中毕业。1966年六年级小学毕业的学生,有在读的于1971年高中毕业。到1977
年恢复高考时,除了老三届学生还有七届高中毕业生,当然还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
2. 1965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高校招生数16.4万人,录取比例 45.6(%)。
你别看这录取率这么高,那时能从小学一年级读到高中毕业的人只能是极少比例,原因之一是当时的中小学实行升留级制度,每个年级都要有留级生,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大考都只能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才能升学。其二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困难,需要人手在家放牛、打柴、干农活而无法供孩子上学,当然,城镇的情况会好些。
就拿1965年,全国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来计算,老三届共有二百多万人,即使每年学生有递增,也就是三百万左右。
3.从1970年至1976年,我国共招收六届(因为1971年没有招生)大中专学生(工农兵学员)约有2300万人,另说有2880万工农兵学员。其中录取在全日制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又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有94万人。这里面就有一部分是老三届的学生。还有1977年没有报考的人,所以真正参加77年高考的老三届考生有多少?
第四、关于“1977年高考改变命运”和“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命运的拐点!”,“当年那次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们的人生道路,从此就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请问:哪一年考上大学的人和高考不是这样子的?
第五、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了解)中择优录取。
网上就有《1977年高考试卷有多难?看完试卷后,学渣:我也能考清华!》等文章,所以,是不是还可能可以使用劣中选优这个词语呢?!
请问:事实上有可能1977年考上大学的个个都是超级学霸、超级天才吗? 第六、夸大地宣扬,夸张地宣扬或编造自己优点、长处就是吹嘘,吹牛皮!对别人的过高的评价就是吹捧、拍马屁!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人和事比较好!
以上内容纯属就事论事,没有针对任何人之意,请勿对号入座!
附:北大校长2018年的道歉信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
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某某某
2018-05-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9c7e0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