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翻译赏析

2022-09-15 03:10: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辛未,古诗,落魄,赏析,九月
古诗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翻译赏析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作者为宋朝诗人胡铨。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前言】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是宋代词人胡铨的作品,本篇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希图解脱的苦闷心情。 【注释】 (1)辛未,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2)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 (3)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4)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5)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6)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赏析】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

1


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 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仍只好借酒来忘却心中的忧愤与不平。“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碗”“碗”,同碗、碗,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



2


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走笔谢孟议寄新茶》这里用此典,词意是承前一贯而下,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

---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69e2dc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