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宽容与信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宽容与信任
作者:黄行福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2年第10期
宽容的力量无法估量,信任的力量让人温暖。人才的成长,两种力量必不可少。 最近,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第一次把奖章颁给了中国建筑师——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在中国建筑学界,这是一件大事。作为首位获奖的中国人,王澍的名字进入了贝聿铭、库哈斯等大师的行列,也走到了一个建筑师荣誉的顶峰。
可谁知道,大学时代的王澍,却有着独特的个性。在大学时代,王澍就特立独行,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青年。1981年,王澍进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那时的王澍,留着长发,言行激烈,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读书时,他写了一篇一万余字的《中国当代建筑学的危机》长文,从梁思成开始,对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著名人物一个一个地批判,一直到他的导师齐康院士。文章不可能发表,他便自己募钱印了150本,广为散发。据说,这篇长文曾在建筑学界广为流传,也真正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研三时,王澍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死屋手记》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命名,继续对建筑学现状进行批判。论文答辩时,王澍和评委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评委们或许一方面觉得这个学生太狂了,另一方面觉得这个学生讲得有道理,论文答辩虽然是全票通过,但希望他对论文作出修改。王澍一个字也没有改。有人提醒他这样就拿不到硕士学位,王澍回答:“萨特人家颁给他诺贝尔文学奖,三次他都拒绝了,我拿不到一个学位算个啥?”
这样的一个“狂人”,也真是够“狂”的,也太目中无人了。对于他那种独立的性格,学校并没有给他颜色看,也没有给予他任何一种“处分”,否则,就不可能让他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了。学校的宽容,老师的宽容,给了他发挥个性的良好环境。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维特根斯坦。作为上个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以及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求学时代,对他的老师罗素,批评起来简直不留任何情面,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他曾经“狠狠地”批评过罗素理论。但罗素不得不承认:维特根斯坦对于自己的学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素有“问题篓子”的称呼。他特别喜欢思考,特别喜欢提问题,以至于有时候老师都感到难以招架。在剑桥,维特根斯坦同时听罗素和摩尔的课。摩尔是当时的哲学系主任,他认为维特根斯坦是最令他头疼的学生,因为维特根斯坦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一堂课常常会因为维特根斯坦的种种疑问而改变授课内容,有时候,甚至连休息时间,维特根斯坦也穷追不合,亦步亦趋地紧跟着摩尔提问,并等着老师的答案。
正是由于老师的宽容,才让维特根斯坦的学术思维更加活跃,让维特根斯坦感到了在学术上的无所畏惧。可以想象,如果他不是遇到了胸怀宽广的两位老师,他的成长恐怕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1df15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eb.html